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
引用本文:刘召峰.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2,49(1).
作者姓名:刘召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概念的内涵有过重要变迁:在早年著作中,马克思曾在崇拜物、对物顶礼膜拜的意义上使用它;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拜物教则与崇拜含义无关,它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理论上的“错认”,即把物所获得的社会关系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社会存在,即商品、货币、资本作为人们自己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因而具有“拜物教性质”.辨析拜物教与马克思的异化、物化和剥削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以使我们对作为“社会存在”的拜物教有更加清晰、准确的理解.

关 键 词:拜物教  异化  物化  剥削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