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古诗十九首》看东汉末年文人心态
引用本文:阎秀平.从《古诗十九首》看东汉末年文人心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作者姓名:阎秀平
摘    要:自从《古诗十九首》问世后,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及评论家的高度赞扬,以它特有的感伤情调打动了千百万后人的心弦,而它所揭示的正是东汉末年大部分文人的典型心态。《十九首》的总基调是感伤而低沉的,这是由于东汉文人倍受打击而且不敢直抒胸臆。直接影响东汉末年文人处境的是两件大事,一是“清议”,一是“党铜”。东汉文人大部分是太学生,他们是东汉王朝为了选拔官员而直接培养的有学问的官吏候选人。由于朝廷大权被外成和宦官们交替掌握着,太学生们正常的仕进之路被堵死了,于是他们与进步官僚组成了反宦官、外威统治的清议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