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
引用本文:许卫权.论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J].探求,2006(Z1):92.
作者姓名:许卫权
摘    要: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和谐、包容的文化,先秦哲学思想中闪耀着和谐的思想火花.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主张建立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的"大同社会".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则提倡建设一个没有欺压,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理想社会.这种"大同社会"实质上就是和谐社会的初步构想."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则是指和谐社会中和谐与斗争的矛盾统一.和谐是社会的主流,矛盾斗争则是社会的另一侧面,和谐社会实质就是社会发展斗争中的统一体.至于"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些重要思想则表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发展过程.可以说,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哲学依据和精神归依.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在近代的发展中饱受屈辱,受尽欺凌,却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建立中央集权的各民族和平共处的民主共和国,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