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水平测度、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变 |
| |
引用本文: | 赵智,余川江,阳盼盼.成渝地区人口均衡发展的水平测度、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变[J].西北人口,2023,44(04):102-115.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3.04.009 |
| |
作者姓名: | 赵智 余川江 阳盼盼 |
| |
作者单位: |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部,重庆 400041;2.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XRK001)。 |
| |
摘 要: | 当下区域人口发展面临的失衡风险之大、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长此以往将对民族复兴和国家永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和规律,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然成为破解少子老龄化、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瓶颈的战略选择。于是,依据2000年、2010年、2020年成渝地区16个城市单元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区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人口均衡发展内外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第一,成渝地区人口内外系统的耦合发展状况尚可,但均衡发展综合水平、内外系统协调性相对欠佳;第二,时序变化上,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度由低到高,整体趋势向好;第三,空间格局上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双核独大”“节点崛起”与“中部塌陷”并存;第四,内部系统发展滞后逐渐成为制约区域人口均衡发展的主因。这意味着,要想真正实现区域人口均衡发展,一方面要从夯实内部根基入手,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还要着力提升劳动力质量,协调好城城、城乡之间的关系,以动态保持人口总量的势能优势,持续释放质量型人口红利,不断优化人口分布格局;另一方面,要尽力解除外部系统束缚,包括大力发展幼托服务、提升城市发展层次、集约利用自然资源以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应加强人口均衡发展的学理研究,因地制宜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民生、城市与乡村、眼下与长远等几个辩证关系,以期动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内外系统的相互匹配、同步共进。
|
关 键 词: | 人口均衡 外部约束 耦合协调 时空变异 成渝地区 |
收稿时间: | 2023-01-16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人口》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人口》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