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
引用本文:张仲年.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2):68-79.
作者姓名:张仲年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摘    要: 一个世纪的各种探索已经证明,在影视诸多因素中,对观众最有吸引力的是演员,是明星。演员、明星对电影的重要性是因为“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目前数码高科技已经创造出“数字演员”。有人认为,把它运用于电影制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真人的电影表演,在理论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有的文章甚至更为激进地提出:应当考虑被拍摄对象从摄影机前面消失的问题了。这引人深思:高科技数字化的发展真的会取代电影演员的真人影像表演吗?两者之间的美学价值是相同的吗?演员真人的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究竟在哪里?表演的美学价值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演员本身;二是来自他创造的银幕形象。对于电影演员来说,影像呈现的人物与真人呈现的崇高,虚实结合,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这种复合的美,数字演员永远不可能达到。电影银幕表演的美与表演的魅力,体现在六个字上:形、性、情、精、气、神。影像外部造型的美,数字演员完全可以取代。然而,演员影像美最重要的集中在脸部。这张脸一定要有魅力,要能充分表述语言无法表述的东西。眼睛能够把内心最隐秘的活动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恐怕现在还很难想像数字演员具有这样的双眼。性的吸引力是银幕吸引力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影像表演的长处就是电影导演或摄影千方百计地运用电影技术的手段,把真人的形和性的魅力放大,放大到恰到好处,会产生一种无法估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很难相信数字演员能具有和引发性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情感。人类具有很复杂、很深邃的情感。在时间流动中积累的人类细腻丰富、复杂多变的情感,其表现属于高级审美,很难想像可以用数字演员来表现。精、气、神除了指演员本人的内在素质外,主要指角色的创造。精、气、神都是角色性格的内核。精者,个性之精华。气者,人物之能量。神者,角色之灵魂。演技是重要审美对象之一。真人影像表演令人欣赏的是同一个演员能塑造不同个性的人物。受人尊崇的演员大抵一人千面,令人难忘。这更是数字演员望尘莫及的了。综上所述,电影演员影像表演的美学价值是数字演员无法达到,更无法取代的。

关 键 词:电影美学  影像表演  数字演员  表演魅力  本体心理学  美学价值  
收稿时间:2008-12-09

The Aesthetic Value of Film Stars' Image Performance
ZHANG Zhong-nian.The Aesthetic Value of Film Stars' Imag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16(2):68-79.
Authors:ZHANG Zhong-nian
Institution:Research Institute of Art;Shanghai Theatre Academy;Shanghai 200040;China
Abstract:From a century of research for the film and television,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n actor or a star is the most attractive factor.This is because the "permanent value of a play lies in its characterization".Since digital high-techniques have created "digital actors",someone think that,from the level of theory,the day will come when real actors are replaced with "digital actors".Even some articles point sharply out that it is now the time to consider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photographed object before the came...
Keywords:film aesthetics  image performance  digital actor  performance charm  noumenal psychology  aesthetic valu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