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相似又相异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笔下人物形象脞谈
引用本文:常淑仙.相似又相异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笔下人物形象脞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5(4).
作者姓名:常淑仙
作者单位:四平市教育学院
摘    要:中国新文学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养料与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鲁迅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与礼教弊害”的《狂人日记》,是在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启发下写成,却又比果戈里的小说“忧愤深广得多”;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结构之宏大,人物之众多,也或多或少取法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金被人称为是“中国的屠格涅夫”,冰心的诗集《繁星》与叹春水》,字里行间都融入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爱的哲学”.在中国现代作家行列里,没受过外来文化影响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在创造社作家脉中.郁达夫的小说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