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式通货膨胀”研究
引用本文:张俊伟.“中国式通货膨胀”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作者姓名:张俊伟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摘    要:本世纪初的通货膨胀治理,奠定了此后我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规划了其基本政策选择;而且为此后通货膨胀的发生、发展埋下了伏笔.深入地考察可以发现,近10年来的三次通货膨胀是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新时期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三部曲”.本文所分析的,就是上述全过程.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背景、特点,梳理了政府的主要对策,指出:“轻总量、重结构”是通货膨胀治理政策的明显特征.这样的政策组合在当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赢得了成功“点刹车”的赞誉;但并未彻底消除通货膨胀产生、发展的根源.新一轮经济增长具有的若干新特点,在迟滞通货膨胀发生、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具体如:规模经济效应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大规模的投资补贴压 低了边际生产成本;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缓解了劳动力供给的瓶颈制约;先是在实业领域,后是在股票房地产领域,“高投资回报”预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迟滞和替代作用,等等;但也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快速积累,具体表现在:“亲资本”的政策导向导致了大规模的生产过剩,为股票、房地产泡沫化埋下了伏笔;收入差距的拉大和偏低的利率水平,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股票房地产市场,加剧了股票、房地产价格高估的局面;持续的房地产价格高估带来以房屋为基点的利益调整,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推动力;等等.结果,在短暂的高增长、低通胀之后,以流动性过剩为表象,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的新一轮通货膨胀便更迅猛地发展起来.股票、房地产泡沫破灭、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硬着陆”的风险.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以“4万亿投资”计划最有代表性).但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演化成了货币供应的“大跃进”.结果,在刺激经济运行实现“V”形反弹的同时,资产泡沫被重新吹起,并引发了新的、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本文对2010年以来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做了系统分析,指出,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只是初步的;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综合判断,本轮通货膨胀已走过前半程,目前正处在通货膨胀的后半程;今后一段时间,“结构性物价上涨”局面将会改变;均衡的、温和的物价上涨将成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本文提出了治理通货膨胀的若干政策建议,主要是: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坚定不移反对通货膨胀;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各方力量消化成本压力;理顺价格,完善机制,让市场发挥作用;政策设计要充分考虑激励共容,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完善国有资本预算,加快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重组;打击市场操纵,维持市场秩序.

关 键 词:中国  通货膨胀  治理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