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式”冶环境正义困局:以济宁市的煤炭开采问题为例
引用本文:李德营.“中国式”冶环境正义困局:以济宁市的煤炭开采问题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6):49-59.
作者姓名:李德营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刚性社会矛盾趋势分析与化解对策研究冶 (14ZDA06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农村环境冲突中的科学话语与权力关系研究冶(13YJC840032)。
摘    要:当前国内关于能源问题的研究忽略了能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正义问题。 文章通过对重要产煤区济宁市的分析,发现不公正现象具体体现在,当地因煤炭开采而形成的沉陷区的地理 - 社会分布中———乡村成为采煤沉陷问题的主要安置地,村民也因此承担了更多的代价。 审视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种不公正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公共权力相关,是公共权力有意安排的结果。 然而令乡村居民所遭遇的环境不公正问题变得更为严重的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针对“被牺牲乡村冶的居民所设置的救济制度不仅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反而制造了更为激烈的社会矛盾,乡村居民也因此遭受了更为严重的不公正对待,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则与制度安排相关。 就此而言,本个案丰富了国内关于能源和环境正义问题的认知,展现了环境正义问题形成和应对中存在的“中国式冶困局。 通过分析该个案,本文认为针对环境正义问题的分析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传统环境正义理论,而应当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以“中国式冶框架分析“中国式冶问题。

关 键 词:乡村    采煤沉陷    “中国式冶    环境正义    公共权力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