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台湾宜兰的开发和建置看闽台关系
引用本文:林其泉.从台湾宜兰的开发和建置看闽台关系[J].东南学术,1988(4).
作者姓名:林其泉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
摘    要:台湾省宜兰县位于台湾本岛的东北部,面积2100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临大海中为宜兰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足,素有“米仓”之称,除水稻外,还出产柑桔、李子和金枣等水果。海边是台湾五大近海渔场之一,盛产龙虾和小虾。宜兰原名蛤子难,甲子兰,噶玛兰,也称兰阳,兰地,开发于清代中期,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收入版图,二年后即嘉庆十七年正式设官治理,称噶玛兰厅。1875年改为宜兰县,如今全县人口44万多。宜兰的开发、建置都同福建人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