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谈语文教学的“模糊”性
引用本文:陈志荣.谈语文教学的“模糊”性[J].南方论刊,2005(2):66-67.
作者姓名:陈志荣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摘    要:没有明确外延的语言是“模糊”语言,“模糊”性、不确定性是文学魅力的所在,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就需要这种“模糊”教学。一、语文教学中,忽视“模糊”性,就容易扼杀创造性我国绘画有个经典的“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对这一相同的命题,有人画了四面环山,中间古寺清晰可见,令人一览无余;有也人把群山画得巍峨一点,古寺在其中若隐若现,“旁逸斜出”;只有一个人不画古寺,但见其笔下山林幽幽,溪水潺潺,溪边一和尚正在俯身汲水,令人顿觉意趣横生,击节称奇。故事里第三个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并不拘泥于“藏”的精确表述和“古寺”的明白存在,而是选…

关 键 词:语文教学  魅力  外延  模糊  语言  文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