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文化解读及其诗学批评
引用本文:李洲良. “《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文化解读及其诗学批评[J]. 河北学刊, 2012, 32(6)
作者姓名:李洲良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00;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0
基金项目: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中央高校资助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早期叙事的诗性特征与话语生成》,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项目《春秋笔法与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中国早期叙事的诗性特征与话语生成》
摘    要:“《诗》亡”不是《诗三百》的消亡,也不是诗歌创作的消亡,而是因“采诗”制度废止而形成的诗教风尚的消亡.诗具史笔是“《诗》亡”与“《春秋》作”在诗教功能上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前提,也是对诗的社会功能的高度概括.诗具史笔的诗学价值在于对诗歌社会教化作用的重视,对“诗史”范畴的提出和对“以诗证史”批评方法的建立.其理论缺失在于注重诗教,轻视诗美;以诗为史,诗史混淆;依诗订史,苛责诗艺.诗具史笔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诗的社会功能,其诗学价值和理论缺失均在于此.

关 键 词:诗具史笔  《诗》亡然后《春秋》作  诗教

The Cultural Explanation and Poetical Criticism of Spring and Autumn after The Book of Songs
LI Zhou-liang. The Cultural Explanation and Poetical Criticism of Spring and Autumn after The Book of Songs[J]. Hebei Academic Journal, 2012, 32(6)
Authors:LI Zhou-li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