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教科书体系”?
引用本文:张亮.应当如何正确对待“教科书体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42-47.
作者姓名:张亮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南京江苏,21009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世纪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逻辑》(07JA710029); 江苏省高校“青兰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于2009年公开面世。这部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思想性、政治性和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必将对中国高校的原理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但如何客观评价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地位呢?我们以为,必须要以史为鉴,只有把它还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流变史中,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它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基于此,本刊集中编辑了这组文章,详细分析了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传播及其中国化历程,科学总结了我国近30年来教科书体系改革的历史经验,客观评价了这部教材在教科书体系改革方面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立场。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教科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普列汉诺夫  正确对待  历史唯物主义  斯大林主义  体系改革  德国古典哲学  辩证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