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区乡村干部群体发展的涌现与流动机制——以农民协会为考察中心
引用本文:何志明.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区乡村干部群体发展的涌现与流动机制——以农民协会为考察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72-87.
作者姓名:何志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初期,乡村干部匮乏是新区建政面临的普遍问题,并一度对新政权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征粮、减租退押、土地改革等运动中逐步组建的农代会和农协会,为新式乡村干部群体的大量涌现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在大会上组织“诉苦”是发动农民改变“宿命论”和“变天”思想顾虑的重要手段,而在诉苦过程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往往成为农协会早期的骨干成员。因任务紧迫,一些农协会领导职务在早期往往被阶级成分和道德品质存在瑕疵的乡村社会成员所占据。随着减租退押和土改等运动的深入开展,针对这些成员的人事轮替也随之发动,新发现的贫雇农积极分子顺势填补他们的位置,使此时期乡村干部群体呈现了较明显的流动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式治理手段与阶级斗争学说的高度耦合,最终形成此时期乡村干部群体发展的涌现与流动机制,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势转移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 键 词:20世纪50年代初期  新区  乡村干部  涌现与流动机制  

The “Emergence and Flow” Mechanismof Rural Cadre Group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1950s—An Investigation of Farmers Associations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