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斗争思维”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转型的理论探源
引用本文:赵丽欣,陈春生.“斗争思维”形成的理论根源及其认识误区——中国共产党思维方式转型的理论探源[J].学术交流,2012(5):5-8.
作者姓名:赵丽欣  陈春生
作者单位:1.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石家庄,050024
2.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石家庄,050061
摘    要: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主要是用“革命和斗争”思维去思考和认识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问题的.这种带有强烈斗争色彩的理论思维就其渊源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僵化理解和教条主义解读上.在哲学认识上,过于强调事物联系的矛盾方面和性质,而忽视了事物的系统联系与和谐发展;在社会形态理论上,过于看重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形态的作用,把社会制度看作是社会形态的全部内容,忽视了生产力——技术社会形态的作用;在所有制问题上,过于关注”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性质差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忽视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共荣关系.

关 键 词:和谐思维  斗争思维  辩证思维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