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被形塑的社会选择:儿童留守家庭决策的信息基础研究
引用本文:刘筱红,余成龙.被形塑的社会选择:儿童留守家庭决策的信息基础研究[J].天府新论,2018(1):92-101.
作者姓名:刘筱红  余成龙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农村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院,余成龙,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离散问题治理及公共政策研究”(编号:13AZZ008)和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委托项目“湖北省关于加强农村‘三留守’群体权益保护”(2016年)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中国农村相当多数的家庭物质条件已大为好转,但仍坚持做出将儿童留守这个并非最优的选择。阿玛蒂亚·森的信息基础理论对此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儿童留守从表面上看是家庭的适应性偏好,但实际上是一种被形塑的社会选择。当下外出务工家庭持续将儿童留守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或受影响于政府与社会持续供给的信息基础。功利主义的发展观强力输入,而其他更具包容性的信息基础如家庭价值、个人发展等无法获得外生性输入。信息基础的“纳入”与“排除”机制,又进一步阻碍了信息基础的内生性转化。信息基础的局限导致了社会选择的“固化”。推动农村家庭做出适应性调整,关键在于信息供给侧改革,扩大家庭决策的信息基础,使儿童回归家庭成为社会的必要选择。

关 键 词:儿童留守  社会选择  信息基础  信息供给侧  阿玛蒂亚·森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