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先秦儒家“博物”观念生成的内在逻辑
引用本文:杨宇鲲.论先秦儒家“博物”观念生成的内在逻辑[J].天府新论,2022(2):47-57.
作者姓名:杨宇鲲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自秦汉至魏晋,知识界涌现出一批以《博物志》为代表的博物类书籍,它们具有类似的叙事模式,其思维源头可上溯至先秦儒家的“博物”观念。在先秦儒家的话语中,“物”不仅包含“鸟兽草木”等具体之“物”,还涉及记忆、经验等具体之“事”。作为认知的客体与主体,“物”“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动关系,客体“物”的存在是主体认知的外在前提,主体“我”的道德情感则是生成“物”之善恶的关键要素。孔子对于周人“敬天保民”思想的哲理化是儒家产生这种思维方式的历史背景。基于此,“博物”遂成为儒家实现“君子人格”理想的重要支点。

关 键 词:先秦儒家  博物  格物致知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