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知识与品性:先秦哲学中的“耕稼”之争
引用本文:高菱.知识与品性:先秦哲学中的“耕稼”之争[J].天府新论,2021(4):84-92.
作者姓名:高菱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言哲学’视域下中国哲学话语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编号:17BZX05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先民追溯的神农时代,耕稼是文明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艺。周朝以农兴国,亦从耕稼之事中提炼无逸的精神品格。但随着文明与社会的发展衍化,耕稼逐渐由政教整体的中心、急务隐退至边缘。经由君子小人之辨、力与德之辨,孔子的耕稼观念从实义向德义转化。一方面,掌握耕稼知识无助于挽救礼崩乐坏的危局,孔子推重更具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君子之学;另一方面,耕稼与修德在转化原始力量上又具有同构性。耕稼观念的变化引发了农家的应激反应。在与农家的论辩中,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力与德之辨引申为力与心之辨、夷与夏之辨,否定了耕稼与品性的关系。荀子虽然意识到心与力在事中的统一,但依旧以物与道之辨承继了君子、小人的分野。庄子在孔老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赋予耕稼以内在价值,耕稼之事可以治身修德,技艺可以载道,由此转化了儒家主导的耕稼观念。

关 键 词:先秦  耕稼  知识  品性  技艺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