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天命神圣”到“社会神圣”:儒家文化神圣性的社会建构机制——兼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的“神圣”维度
引用本文:张晓艺.从“天命神圣”到“社会神圣”:儒家文化神圣性的社会建构机制——兼论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的“神圣”维度[J].天府新论,2021(1):50-57.
作者姓名:张晓艺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9M66144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神圣问题是文化信仰领域中最为原初的核心议题,也是最易产生分歧和难以把握的抽象概念,并形成了一种离散认识。从社会建构的角度看,文化的神圣性在于对人类活动的秩序化。作为以人伦关系为底色的文化信仰体系,当前以吸取儒家文化有益滋养为标识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儒家文化“神圣”维度的再度辨识。在儒家文化神圣性的现代建构过程中,尚需经由神圣资源的运作与仪式表达,达成兼具“现代社会神圣特征”与“传统人文信仰关怀”的社会公共性,并藉此尽力达成有关“何为儒家文化”的社会共识。在“多样但不多元”的神圣格局之下,维系儒家文化神圣性的旧机制遭遇部分失效,而以文化公共性建构儒家文化神圣性的新路径尚未完全形成,这已成为当前儒家文化建设“神圣”维度中的一大结构性问题。

关 键 词:儒家文化  神圣性  社会建构  优秀传统文化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