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明末哲学论战及其理论意义
引用本文:陶清.明末哲学论战及其理论意义[J].学术界,2003(3):185-191.
作者姓名:陶清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51
摘    要:王门后学因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内在矛盾而分化 ,并因此而诱发了一系列哲学论战 ;其中 ,关于“本体工夫之辩”和“性善本体与心体无善无恶之辩”的哲学论战 ,对于明末清初哲学思想的演变、尤其是以“黜虚崇实”为思想理论特征的实学思潮的兴起 ,有着涤旧布新、破块启蒙的意义

关 键 词:良知  致良知  本体工夫  性善本体与心体无善无恶
文章编号:1002-1698(2003)-03-0185-07

Philosophical Debate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