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空间、消费黏性与中国低消费率之谜
引用本文:石明明,刘向东.空间、消费黏性与中国低消费率之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3):46-56.
作者姓名:石明明  刘向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微观基础与政策构建——基于家庭消费函数与大样本调查的研究”(12YJC7901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黏性消费增长框架下城镇化扩大消费的潜力评估与效应模拟”(41401124)
摘    要:低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消费偏好既依赖于家庭遗传性和内生性,也依赖于社会形成机制。消费行为受到空间建构和分布的影响,城乡消费空间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也存在较大异质性:一是由城乡社会形成机制差异导致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信仰、观念、社会等级等家庭资本遗传导致的消费者个体异质性。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两类扩大消费效应,即由于城乡空间重构和居民区位移动,消费者群体重新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的"空间转换效应",以及在深度城镇化的过程中,异质性消费个体面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消费升级效应"。将空间维度和消费黏性引入"低消费率之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拓展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揭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消费的内在机理。

关 键 词:空间  消费黏性  低消费率之谜  消费者异质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