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的“创造性转化”与“转换性创造”——以林毓生与李泽厚中国式现代化为考察中心
引用本文:刘悦笛,Zhu Yihua.儒家的“创造性转化”与“转换性创造”——以林毓生与李泽厚中国式现代化为考察中心[J].孔学堂,2023(1):23-31+116-125.
作者姓名:刘悦笛  Zhu Yihua
作者单位: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2. t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of Jiangnan University
摘    要:林毓生的“创造性转化”与李泽厚的“转换性创造”,提供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导向性方案,同时也是儒家得以“创化”与“转创”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儒家的现代性转型,林毓生所要“转化”的乃是儒家人文主义,李泽厚所要“转换”的则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以西方自由思想为比照,林毓生将“仁”从“礼”中剥离出来,而且把“仁”置于“礼”之先,再与“天赋人权”观念接通起来,从而试图在“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西方自由人文主义”之间实现新的整合。李泽厚描述出“仁”本生于“礼”而后主宰“礼”的历史转变,又在公德与私德区分的现代意义上,主张“礼”“仁”分疏以区别于二者合一抑或对抗。据此,李泽厚以“西体中用”的方式,力求探索出“儒家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之间新的融合。当代儒家所在寻找的恰是“儒家性的现代化”之路与“现代性的儒家化”之道,“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对传统的从“创造性转化”到“转换性创造”之转变。

关 键 词:创造性转化  西体中用  仁居礼先  释礼归仁  情理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