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阿斯塔菲耶夫《偷窃》中的西伯利亚形象
引用本文:张淑明,李坤.阿斯塔菲耶夫《偷窃》中的西伯利亚形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3):26-29.
作者姓名:张淑明  李坤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100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阿斯塔菲耶夫创作中的西伯利亚形象”(SD161087)
摘    要:西伯利亚时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极限时空,因其地缘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巧妙融合而被神话化。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其小说《偷窃》中,把西伯利亚时空具象化为克拉耶斯维茨克,作者继承了俄罗斯文学对西伯利亚做出的神话诗学阐释,并创造性地把极限意义上的自然时空社会化,深化了人在宇宙中的存在主义命题,凸显出人类精神存在的孤独感、被弃感,探索了人类精神体验的深度。作家描绘的三种基本道德感的建立是处于极限环境下的人摆脱困境、实现其精神完整性复归的最佳途径。

关 键 词:西伯利亚时空  阿斯塔菲耶夫  死亡时空  失乐园  成人礼空间  
收稿时间:2016-01-10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