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要善于从诗歌的“理”“趣”中获取营养(上)
引用本文:穆凤华.要善于从诗歌的“理”“趣”中获取营养(上)[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2).
作者姓名:穆凤华
摘    要: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诗歌犹如长江大河,以其巨大的容量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维系着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 《毛诗序》中写道:“正得失,动天地,撼鬼神,莫近于诗。”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最接近人们的生活,最为人们所喜爱,最有群众性;在所有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中,诗歌最艺术,最快捷,最易传诵。从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到诗歌发展的高峰──唐宋,我国曾数度出现过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形成了诗歌创作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盛况,孔夫子就曾告诫他的孩子:“不学诗,无以言!” 在现代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一定再需要静下心来写诗了。然而,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其作用是不会受时空限制的。人们可以不写诗,但诗歌传统的感染熏陶人等多种功能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论是伊呀学语的童稚、还是耋耄之年的老人,概莫能外。 诗歌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优秀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为人们所钟爱;另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诗歌又都文采纷呈,避免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缺陷,能够代代相传。我们不防将前者称之为诗歌的“理”,主要是教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