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感悟通论(上)
引用本文:杨义.感悟通论(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6(1).
作者姓名:杨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摘    要:讨论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的时候,绝不能忽略数千年间久蕴厚蓄的文化经验和文化资源。感悟乃是中国智慧和思维能力的传统优势所在。它是在中国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土地上,借助印度佛教内传而中国化的行程中滋生出来的一种诗性哲学。它融合老庄之道、儒学心性论,尤其是禅宗以及理学的终极理念,形成了宇宙万象与心之本原互照互观、浑融超越而有得于道的本体参证的智慧生成过程。并且由哲学、宗教而日常生活化、审美化,骋怀于山川人境,迂回于书画琴棋,从而展开了自己复杂的结构、层次、脉络和功能,在与顽固的诗教相抗衡、相搏斗、相并存、相融合中,进入中国诗学的精髓部分,并发生了现代性转型,沉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变数和知识者的类本能。东方的感悟性和西方的分析性,在人类思维史上双峰并峙,可以相提并论、互释互补。如何将这两个山峰沟通起来,在其间架设桥梁,将其内在的潜力和奥妙发挥出来,或者说形成一种感悟哲学,这也是我们完善中国现代理论方法以及建立中国现代理论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关 键 词:感悟  中国智慧  哲学  文艺  现代转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