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刑事法官的证据评价模式
引用本文:陈如超,孙秀伟.论中国刑事法官的证据评价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2(1):84-87.
作者姓名:陈如超  孙秀伟
作者单位:1.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
2.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刑事法官作为案件事实的最终裁判者,必依赖于对证据的判定与评价。法官证据评价的理想模式有两种:"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英美法系裁判者的证据评价过程倾向原子主义,而在判决结果上倾向整体主义;大陆法系在证据评价过程倾向整体主义,但判决理由的出具上则表现为原子主义。而中国刑事法官证据评价的过程与结果都倾向整体主义,即印证,突出表现为:以被告口供的相互印证、同一证据源证据的相互印证、庭后默读卷宗的印证,以及判决理由的整体主义认证。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改良,逐渐转变法官对整体主义或印证模式的过度依赖。

关 键 词:刑事法官  证据评价  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