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含混与创见:孙中山认识论思想新探--兼论“孙文学说”的真实意蕴
引用本文:蔡志栋.含混与创见:孙中山认识论思想新探--兼论“孙文学说”的真实意蕴[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作者姓名:蔡志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暨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价值研究”,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摘    要:学界一般总将“孙文学说”(知难行易)理解为一个问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事实上,孙文学说包含着两个观点:1.强调实践的重要性;2.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实际上他在主张某种形式的“知行合一”。同时,作为文本的《孙文学说》在表述上含混、复杂,又是充满洞见的;分析其中的事例,至少从六个方面揭示认识的环节或认识论的可能维度:1.“行先知后”意义上的“知难行易”;2.“知为行导”意义上的“知难行易”;3.“知后须行”意义上的“知难行易”;4.“行为知始”意义上的“知难行易”;5.“默会知识”意义上的“知难行易”;6.“知多行少”意义上的“知难行易”。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孙中山在此文本中的“知难行易”的含混表述的确给读者理解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孙文学说”包含了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发展的契机,其价值不可低估。

关 键 词:孙文  《孙文学说》  知难行易  知行合一  默会知识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