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敦煌莫高窟与6-11世纪佛寺空间布局研究
摘    要:公元6—11世纪处于佛教中国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研究的重要阶段。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等艺术遗存为直接研究对象来讨论公元6—11世纪佛寺院落的空间布局特征,结合汉地佛寺遗迹及有关历史文献,重点关注佛寺院落的殿阁配置、空间关系与空间组合3方面。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的时空意义及其所反映的礼佛空间进行分析,基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对象艺术分期的对应关系,以及敦煌佛教与中原佛教的紧密关联,明确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对应敦煌艺术分期的隋代至归义军时期(公元581—1036年)。在此基础上,参考佛教艺术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对石窟形制、经变壁画以及主尊塑像进行整体研究的视角。然后,基于占绝大多数的佛殿型窟与一正两厢式院落空间的对应关系,对隋代至归义军时期莫高窟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爬梳与整理,并结合莫高窟佛教图像特征的总结与辨析,从主尊塑像的姿态入手,讨论不同主尊佛的各种绘塑组合可能体现的信仰主题,进而对其反映出的佛寺院落主题及相应殿阁的可能配伍组合情况加以分析论证,明确了其中的对应关系和历史联系。接下来,对以净土变相为主的莫高窟经变壁画从信仰基础和图像特征2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讨论石窟形制与经变壁画所直接或间接反映的佛寺院落可能出现的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及其发展历程,并且分别总结出主辅单体组群型、廊连接组群型和复合型组群这3种主要殿阁布局模式的各子类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相互演变关联。最后,讨论莫高窟自身作为大型石窟寺遗迹,其中可能反映有佛寺院落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有关佛寺院落组合的可能性,从纵向空间序列和横向轴线组合两方面,尝试讨论佛寺院落的扩展方式。还通过具体石窟实例研究,对石窟内部空间与绘塑组合的整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印证石窟空间在整体上是基于对应佛寺布局的功能关系和义理逻辑两方面的统筹考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