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无为"新探:从治术到隐逸思想
引用本文:肖玉峰."无为"新探:从治术到隐逸思想[J].贵州社会科学,2005(2):91-93.
作者姓名:肖玉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迄今为止,探讨"无为"的文章无一例外都是把它当作一种治术.实际上,"无为"从老子的治术发展到以庄子为主的隐逸思想,其间发生了质的变化.前者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国治,服务和关注的对象侧重于整个国家和社会;后者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适性",服务和关注的对象侧重于自然的个体.作为隐逸思想的"无为"有其独特的内容它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才是理想的适性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无需隐居;只有当统治者强作妄为时,道家才不得已用隐逸行为来维护个人的适性权利.

关 键 词:无为  隐逸思想  老子  庄子
文章编号:1002-6924(2005)02-091-093

Further Probe into "Do Nothing"
Xiao Yufeng.Further Probe into "Do Nothing"[J].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2005(2):91-93.
Authors:Xiao Yuf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