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学科史意义 |
| |
引用本文: | 曾令存. “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学科史意义[J]. 学术研究, 2003, 0(6): 129-132 |
| |
作者姓名: | 曾令存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大学中文系 |
| |
摘 要: | “十七年文学”(包括“文革文学”)已日益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有论者认为这是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但事实上,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卷土重来”不过是个“形式”,“形式”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才是评说之意义所在,如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评说的距离”(时间)将决定着“距离的评说”(结论)。许多曾经参与“十七年文学”“事件”构造的“当事人”,后来成了
|
关 键 词: | 十七年文学 学科史 文学史 当代文学 |
文章编号: | 1000-7326(2003)06-0129-04 |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in the 17 Years'''' in Its Disipline History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