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匹配的学术体系——基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引用本文:王海锋.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匹配的学术体系——基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学术史梳理[J].宁夏社会科学,2022(1):18-29.
作者姓名:王海锋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资料整理及研究”(项目编号:21&ZD047);
摘    要:一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并力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是一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研究与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伴随,在现实逻辑与历史逻辑的交织中谱写了现实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伟大历史。在学术史视野中审视这一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为满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的现实需求,中国学者在理论与现实的辩证互动中,从基于现实变革的"现代性"理论资源"多维"探寻转向基于理论创新的"现代性"理论资源"一元"整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构建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满足现实需求并实现自我创新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以及各类哲学理论中的"现代性"思想被激活并在回答现实问题中焕发了生机活力,一种富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正式登场。在新发展阶段,要早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在既有学术积累和思想积累的基础上,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匹配的主体性的、原创性的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的学...

关 键 词:马克思  现代性批判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国特色现代性理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