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
作者姓名:王炳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疆文物局“新疆‘吐火罗’问题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访学者经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0711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0BZH005)的资助
摘    要:新疆地处欧亚交通冲要;居民种族多源、民族复杂;多种文化会聚、异彩纷呈;19世纪初、20世纪前期成国际竞逐的焦点。相关历史、考古、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之研究,呈现十分复杂的面貌。目前,学界关注的吐火罗问题堪为显例。吐火罗,是里海、黑海北岸古代游牧民族之一,自称Tochori。公元前2世纪以前进入阿富汗北部。唐代玄奘译称它为覩货逻。公元8世纪前后,在回鹘文《弥勒会见记》题跋中有Toχri,德国学者据音读相近,指其为印欧语西支中早已失落不见的吐火罗,并与古欧洲人南下挂钩。近年发掘之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被个别学者假想为吐火罗人遗痕。有美国学者更将这一假说作为结论,并扩展指称塔里木盆地自青铜时代至唐,诸多不同王国、不同民族,均是吐火罗,甚至与新疆现代民族联系。涉及古族、古国,必须关注特定时空背景;语言、文字不能与民族等同;种族与民族不能等同;它们又都必然在交融中发展。考古遗存必须总体把握,才可认识其民族个性,切忌抓住点滴枝节,就与民族联系。

关 键 词:吐火罗  吐火罗人  吐火罗语  古墓沟墓地  青铜时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