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继承制度是社会契约即共同体契约在人类家庭中的体现,实际上也是共同体共同共有或其他关系的一种法定解释。宗教团体、少数民族群居部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保户等共同体契约的制度内涵可以覆盖并替代继承。依据《民法总则》第93条之规定,寺庙作为捐助法人,设立理事会等统一的内部机构,形成共同体的内部治理结构,依照法人章程形成对内的行为规范,指导僧众的行为,生活生态呈现一种自成一体的共同体结构,僧侣遗产的处置应当适用共同体中建立的习惯规范,而并不适用继承制度。这并不意味着继承制度与宗教习惯、民族习惯、民间习惯存在冲突矛盾。适用契约路径解释僧侣遗产的处置,可以有效解释一系列继承法进路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考量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对科学文化的研究之后,提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概念.旨在弥合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隔阂,阐释他们在科学文化发生、发展、塑造中的共同作用.科学文化共同体以“科学文化”为根本性质,具有多重结构,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维系.对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文化学观照,既是对现代科学史研究作深广拓展的一种尝试,也将对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方法的创新,更是科学精神的塑造。它不仅体现在科学家高尚的情操、非凡的品质和优良的行为特征等方面,也表现为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观与规范体系,成为激励科学创新和凝聚科学共同体的内在动力。科学精神的缺失和培养是当代中国科学事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技术作为“应用科学”之观念的历史溯源——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把技术解释为“科学应用”并成为一种流行的观念的复杂历史演变过程及其演变动因进行了探究。美国关于技术的流行观念形成过程分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把科学应用于“实用技艺”的观念;技术观念演变为“应用科学不过是纯科学的应用”;把科学到技术的过程理解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过程,即“技术程式”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对美国技术史的研究,指出关于技术的流行观念是一个围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为主线,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的社会地位、群体利益等因素参与了技术流行观念的建构。认为关于技术概念的观念是一个社会建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是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波兰尼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科学共同体”思想,认为科学共同体存在着两种矛盾关系:其一,科学权威和普通科研工作者的协作与冲突关系;英二.科学传统与科学创新的矛盾关系。波兰尼通过对“科学共同体”自治管理和社会管理两种方案的设定,来达到规范科研人员的行为,从而实现维护科学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女书是在我国湖南省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女性感情的独特文字,它的存在和被发现都是一种人类文化学的重要现象;(2)本文基于科学哲学的科学发现观,首先阐明发现某一新现象,必须认清它是一个新的独立的实体,同时还必须认清它的主要特征;(3)以氧气的科学发现为案例,通过精细的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表明早期研究者与真正发现者的历史贡献是完全不同的;(4)推而广之,认为女书的发现作为“文化发现”,其标准可以界定为对该文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有正确的定性、定位和深刻的认识,并且获得社会上“文化共同体”的广泛认可。于是,其他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大众心理学( folk psychology,简称FP)是关于普通人如何解释、预测日常心理及行为的科学.社会建构论认为,FP是集体的构造物,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个人内化社会FP而获得心理归属能力.但按照社会建构论,则FP根本不存在;其心智阅读(Mindreading)机制在理论和经验方面也都会面临困难,难以解释错误信念测试的普遍性等经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系与社会环境之间生态关系的形成,须以社会生态共同体或社会有机共同体的形成为前提。这个有机共同体就是以诸种社团形式为组织结构的民间社会。民间社会是公民参与以社群为主体的民主化自治的自组织形式,它通过合作基础上的自治,彰显社会的力量,借此形成对政治体系的约制。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也是良好的自组织媒介,可以担当社会环境与政治体系相沟通的固定渠道。构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必须以政治国家及其代理人——政府——之权力来源的社会化为前提,唯此,方可出现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一体两面的整体性关系格局,进而形成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之间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在科学与社会互动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但涉及对科学认识论的阐释,而且伦理价值向科学的融入等问题已经成为科学共同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伦理实体已经成为科学共同体人文本性的实质内涵。作为伦理实体的科学共同体,应以促进科技与伦理生态整合为价值自觉,否定"原子"式的追究,而以"实体"为形上出发点和价值根据,在扬弃"个体主体"的基础上关注"实体主体",以"生态思维"超越"本体思维",促进科技伦理困境的超越,实现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构建一系列相应的理论条件。乡土社会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文化上和观念上的理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生态文明共同体与土地形成良性关系的基本条件。因此,通过对“土”的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解释,可以为论证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条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统合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学心理学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境的阻碍和束缚。新世纪,心理学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新趋势的启迪与激发,也处于统合发展取得新进展的关键期。展望、把握心理学发展之趋势,树立宏大科学之观念,拓宽其统合之视野,必将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取得重大突破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公众理解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文献收集法、典型抽样调查法和最小二乘回归计量模型(OLS)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2003—2014共12年间关于转基因的相关报道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科学新闻的报道受到科学传播主体的影响较大,尤其政府对于科学传播内容的主导意见十分明显,科学家和媒体形成舆论倾向,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职业素质和责任的不明确,导致科学传播未能落到实处,未能将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合适的渠道传播到社会与公众之中,使得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出现“反转”潮。由此分析科学传播主体未履行责任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各个科学传播主体的协作配合来解决中国科学传播现今所面临的问题,实现科学传播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心理结构上,当代迷信行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神秘主义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渊源,其中宗教信仰的巫术化成为中国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最本质的支撑。而与旧式迷信不同,当代迷信行为从表现形式到结构功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科学为招牌,以"时尚"的形式公开传播,较强的趋利倾向与反社会倾向;迷信行为的物质消费性更加突出,负向调节社会心理的功能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4.
对古代周易筮法应给予科学的剖析和评估,其中虽有巫术和迷信成分,但仍具有某些科学因素。运用控制论、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和逻辑的理论对之给出一种科学的、认知的和逻辑的假设性解释。这一古代的蓍筮法可视为由卦象变换、卦爻辞、现实背景知识三个子系统等构成的复杂大系统之演化过程。其应验率与子系统间的匹配协同程度相关。在逻辑上,这与基于"类推旁通"的综合概然推理相关。可见我们务必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周易逻辑和易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研究,予以客观而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与道德进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启蒙学者们认为理性进步(即科技进步或知识进步)会导致道德进步,但启蒙思想中的唯理智主义倾向,导致了知识与德性的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现代科技迅速进步与道德退化的巨大反差。迅速进步的科技与现代组织的结合使人类已具有可毁灭地球的强大力量,但人类的强大又永远不可能达到“上帝”的全智全能,这便使人类很可能因自己的强大而自毁。可见人类用发达的科技和市场整合而形成的强大力量必须以道德和智慧的法码去平衡。人类若想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必须培养与自己强大力量相称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基因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基因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理机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活动.据此可知,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也必与基因相关.基因信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也会影响其创作才能、艺术个性等等;不仅决定了艺术形式或某些形式要素的生成,同时也在维系着某些形式规则的稳定性.此外...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100条新增行为保全制度,填补了以行为给付为保全对象的制度空白,丰富了保全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但第100条文义不足以涵括行为保全的样态。此外,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根据功能、目的和采取措施的不同,又可以作进一步类型划分,《民事诉讼法》在制度安排上未对保全进行类型化区分,适用中易滋流弊,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科玄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哲学维度上梳理了这场论战的基本内容,厘清了论战的基本线索。哲学视域中,“科玄论战”规定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科玄两派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现代新儒家的兴起提供了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化和现代新儒家的科学化之趋势,显示了理性与价值相整合的取向,而理性与价值能否整合及如何整合,将成为2l世纪中国学界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的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 ,主要是以西方和近现代科学为标准考证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只有这样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 ,也不能很好地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也不能担负起沟通科学与人文的功能。为了开创中国古代科学史研究的新局面 ,应当突破以西方和近现代科学为标准的框框 ,把科学看做是研究自然、认识自然的活动 ,大力加强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