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依据分形理论,采用1990—2008年成渝都市群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研究了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经验分析表明,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基本满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并具有分形特征,首位城市垄断地位不强,特大城市断层,大城市数量不足,中小城市发育程度较高。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在武汉聚焦和叠加,为武汉市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面对这样的历史性机遇,武汉市人口计生部门求真务实,创新机制,突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为中部崛起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武汉市人口计生委主任韩燕君。本刊记者:请问韩主任,武汉市城市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人口问题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角色?韩燕君:人口问题在武汉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吴华安  王崇举  石智雷 《西北人口》2010,31(6):82-86,92
从城市容量角度关注农民工城市化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本文从城市容量出发结合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容量是一个以人口负荷量为主体,包含自然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的三维系统,并建构了人口城市化与城市容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认为,在现阶段,城市的自然容量和经济容量有助于人口城市化,而城市的社会容量则因无法满足农民工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而延缓着这一过程,也使农民工"半城市化"成为长期现象。因此,作出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包括两个阶段、四种身份和八个特征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认为,解决农民工"半城市化"的关键须从城市的社会容量着手,系统地考虑三维容量之间的相互嵌入和协调扩张,并提出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口迁居属于学科交叉性的一种复杂经济现象,是研究人口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城市人口迁居的理论发展,中西方社会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理论的研究对于梳理出城市人口发展的趋势,在思想与逻辑上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然,迁居涉及的问题和作用至今仍要反复探讨,而且情况复杂。中外城市人口迁居的理论综述将有助于分析和思考迁居涉及的多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3年伊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口计生局为破解"城市社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难"这一困扰,选择位处城市中心的白云街道办事处作为试点,探索实施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社区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平台,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大格局中,实现"属地成网、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务到家"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了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空大数据的出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学界在精细时空尺度上对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分布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弥补了传统数据时效性差、空间精细度低等不足。但这些研究集中在城市信息学、计算社会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其成果尚未广泛应用于以城市人口时空分布为决策依据的资源配置研究中,以解决制约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践深入的科学问题。为促进信息沟通和学科间对话,就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精细时空尺度估计的数据源、估计方法与模型、结果验证与模型评估、较成熟的人口特征分布数据集、精细尺度人口特征数据的应用背景和主题等展开分析,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前景与面临的挑战。分析发现:城市人口特征的精细时空尺度估计所运用的方法包括空间回归、机器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在诸多社会经济特征中,人口数量的时空分布研究最为成熟,经历了从单一数据源到多种数据源、从一般格网化到带有空间信息的格网化、从低时空分辨率到高时空分辨率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种族和教育程度等特征可基于社交媒体数据预测,但尚不成熟。人口特征的精细尺度数据应用主题日趋丰富,包括疾病防控、贫困识别、气候变化应对、城市风险识别、城市发展历程回溯、城市社会空间结...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而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与集聚水平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全面测算我国省级区域中心城市人口与经济首位度,分析中心城市经济与人口的聚集程度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基尼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市体系中人口与经济首位城市绝大部分为省会城市,省域内其他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失常。经济过度集中于省会中心城市,省域内其他中心城市经济承载能力不高,经济聚拢效应较弱。当前,从城市规模基尼系数来看,我国未出现高集聚城市人口规模,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还没有达到较高的集聚水平。我国区域之间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集聚水平不尽相同,一些区域经济集聚水平整体较高,而人口集聚水平较低。从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来看,大部分区域经济高位序大城市发育不突出,区域人口低位序中小城市发育不健全。我国绝大部分省级空间单元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均符合齐普夫指数的幂律分布,但是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规模的齐普夫指数差异较大,整体上人口规模齐普夫指数大于经济规模齐普夫指数。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口规模的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以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收缩型城市,揭示其人口结构特征,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我国“七普”期间城市收缩时空演化的新趋势、新格局与新特点。研究发现:城市收缩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并存,且收缩型城市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短缺趋势,收缩型城市的人口问题与异地城镇化问题交织,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我国人口收缩型城市数量增多且收缩强度增加,收缩区域呈现扩散态势,城市收缩重心与人口分布重心偏移趋势相异;城市收缩在向外扩散的同时在空间上还具有集聚特征,同时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收缩型城市呈蔓延式扩散的内在动因。基于以上,文章认为:收缩型城市需“开源”与“节流”双策并施,从要素积累的增长模式转向以改善经济效率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抑制人才流失,通过兜底性保障政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过重问题;面对收缩型城市的扩散趋势以及人口越发集聚的分布趋势,可以通过做大做强都市圈实现抑制城市收缩现象的蔓延和人口的过度集聚;区域均衡发展是缓解城市收缩蔓...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都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2—2009年间长三角都市群中市级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运用非线性定量分析工具—分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长三角都市群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经验分析表明:长三角都市群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分散;首位城市发展成熟并且垄断地位强;中间位序的城市发育程度低且数量不足。最后,本文依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长三角都市群城市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陕西省榆林市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社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现象。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城市,导致偏远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壳村"。"空壳村"的出现给榆林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事业、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截至2013年9月底,榆林市常住总人口为347.9万人,流出人口137.5万人,除城市人口外,农村实际留守人口只占户籍人口的30%左右。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针对农村“空壳村”人口生存发展状况的专项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黄荣清 《人口研究》2008,32(1):34-42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大城市已普遍进入郊区化时期.文章对学者们最早提出的郊区化典型城市--北京作了详细讨论,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人口流动的主流是集中,人口分布的变化是市区人口调整,城市发展是市区地域扩张,因此,它应该属于城市化阶段而不是郊区化.文章阐述了城市从城市化到郊区化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各区域的人口变动特征,认为中国大城市的发展,除个别城市,如上海市外,目前尚处于城市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成都市人口计生部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工作导向,提出打造计划生育升级版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围绕构建科学、幸福、和谐计生,对照目标找差距,针对问题添措施,面对难题敢突破,真抓实干建机制,更加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跨越"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口资源、人力资本支持。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成都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薛敏,请她介绍了成都市创建"三个计生"打造中国计划生育升级版示范城市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研究城市化发展中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产生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对秉承“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2011~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建立包含人力资本与环境压力两条作用路径的分析框架,试图对人口集聚是否会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做出解答和机制验证。结果表明:(1)人口集聚程度对城市韧性有提升作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环境压力的中介效应对城市韧性产生作用;(2)在门限回归中,环境压力具有单一门槛作用,人力资本具有双重门槛作用,越过门槛前后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变化;(3)异质性分析中,划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的城市时,城市韧性水平处于不同分位数时,区域间人口集聚与人力资本、人口集聚与环境压力两相组合划分时,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方向与大小均存在差异。最后从人力资本和环境压力这两条影响路径切入,聚焦人口集聚对城市韧性影响的实证分析提出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做好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山东省烟台市人口计生委从抓基层基础入手,在完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上下硬功夫;从强化各项工作入手,着力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实现了城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一点不漏、管理现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应用齐夫指数度量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及成因。结果显示,基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显著低于基于户籍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这意味着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进一步使用迁移人口占比衡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增长显著提高了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适当提高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对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度探索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收缩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动因,以期为将来国家发展政策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均衡分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人口收缩形势越来越严峻,呈现出人口收缩范围日益增大,人口增长范围日益缩小、逐渐集中的两极分化特征;(2)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集聚明显弱于中国东南部,城市人口密度重心从孝感市逐渐南移至武汉市中部,人口收缩重心由湖北襄阳市北移到了河北邢台市,且沿“胡焕庸线”两侧形成了带状收缩结构。(3)形成了带状为主、点状为辅、面状固定的收缩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型带状收缩结构逐渐转变为“X”型收缩结构;且东北地区点状收缩结构逐渐演变为面状收缩结构。(4)城市经济、行政地位、人口迁徙、城市产业结构、就业环境、公共建设投入、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等因素都是中国城市人口收缩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经济集聚机制,建立了一个城市体系人口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基于Zipf法则构建了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计量模型,然后采用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与经济政策因素均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创新研发社区"以房管人"信息管理系统,把社区全员人口信息与其居住的房屋定位关联,以房定人、看人知情、以情服务,快捷、直观地掌握全员人口信息,及时、优质地跟上服务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文清 《西北人口》2008,29(2):44-49,54
文章以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为立足点,全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从业单位性质、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不同性质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在从业及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一直在农村。而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为全国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对农村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和工作任务、要求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快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