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论及李清照作品大多以其词作为主进行论述,少有论及其诗者。而清照诗歌创作的全面了解,对整体把握清照的思想和创作主张又有着甚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李清照的诗歌创作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2.
朱骏声字丰芑,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是清代著名文字学家,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和《小尔雅约注》等训诂之书,对《说文》的转注、假借之旨,阐述颇精,贡献卓著,他的《离骚补注》一卷,正是在赫赫有名的(卓乞)嘉学风影响之下,运用他的训诂专长,来补注王逸《楚辞章句》的成功之作。综观全书,确有驳前人之失,发前人未发的独到见解,颇有创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王轩是晚清山西著名的学者,以经学、诗文雄视山右。《耨经庐诗集续编》是其在《耨经庐诗集初编》之后的重要作品,并且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收集了他从清咸丰五年至同治七年(1856—1868)间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耨经庐诗集续编》版本与内容的研究,可以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王轩本人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子午山孩、五尺道人,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月十日生于贵州遵义西乡,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十七日,享年五十九岁。郑珍是清代朴学大师之一,在经学、小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有《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论舆私笺》二卷,《说文逸宇》二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汗简笺正》八卷。郑珍也是清代著名诗人。陈田《黔诗纪略后编》赞郑珍为“当代诗人才学兼全一人而已。”胡先骕在《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中说:“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这些评论虽有过誉之处,然郑珍诗确实不愧为清诗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5.
明末昆山文人张大复著有《梅花草堂集》、《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昆山人物传》等作品。其中,六卷本的《闻雁斋笔谈》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四卷本的《梅花草堂笔谈》初刻时间为明崇祯三年(1630),但因兵燹之灾,《笔谈》部分刊板散失,后世流传版本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修补本。  相似文献   

6.
沈约籍贯考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间,著有《晋书》一百二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梁纪》十四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四声谱》等,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已散佚,传世明刻本《沈隐侯集》十六卷,《沈休文集》四卷,辑沈约诗文四百余篇,《四库全书》均未著录,不失为研究沈约之重要资料,但系后人辑录,非原集面貌;现存比较完整的只有《宋书》一百卷(亦有缺佚),为史家所重视,明万历间刻印的南监本二十一史、北监本二十一史,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刻印的十七史,清乾隆间武英殿刻印的二十四史,都包括《宋书》在内,近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组重新点校出版了二十四史,流传则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文》(系列)为郭预衡老教授主编的部颁高校文科教材.包括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五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六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总计十六卷约800万言.因其卷浩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分期分批梓行.这部系列丛书堪称体大思精.律外立中,立论析领,涵盖全面,史料丰赔.为拉国后所仅见.在文学殿堂里.诗文门赋.各领风骚,本书以时代为线索.按类分体.各说其详.其中更具独到之处者.是它对重点作家的介绍.既全面论述其生平.又全面评析其作品.…  相似文献   

8.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以文为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形成他奇崛诗风的重要因素,曾对宋诗产生过巨大影响。以文为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和创作理论的丰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长期聚讼的问题。前人,主要是宋人,对韩愈以文为诗,颇多贬损之词。例如沈括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所以,在具体分析韩愈的以文为诗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以文为诗为什么会成为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弄清这个问题,对具体评价、优劣韩愈的诗歌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龙沙剑》是一部假借神仙道化故事寄寓民族意识与抒发廓清寰宇、救世安民的志愿的南戏,其中还洋溢着对于险恶世态的愤激之情,作于嘉庆戊午孟冬(1798年)。作者程瑛,他在作品上的题名是“珂雪头陀”,又自称“瑞头陀”。《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七人物志上说:“程瑛字星华,一字瑞屏,江苏天长廪生,嘉庆戊午戍黑龙江,著有《珂雪集》,纪江省事甚详。又有《龙沙剑》传奇,今佚。”  相似文献   

11.
倮伍拉且系当代彝族汉语诗人群体中的优秀诗人之一,著有《饶山的游云》、《大自然与我们》、《诗歌图腾》三部诗集,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本文以以上三部诗集为文本依据,对倮伍拉且诗歌创作所经历的“三阶段”作出了具体的论述和解析。阐释出以彝族文化的自然属性为背景,流注其诗歌创作全过程的,对自然精神的深切体察与艺术再现的艺术思想内涵和美学追求;揭明其将彝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图腾意识、图腾心理自觉地与现代语言艺术之语言观契合,并建构语言图腾的艺术境界和语言哲学的思考,肯定其所作的艺术实践,为今后的彝族汉语文学创作带来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向校定诸书,写出叙录,又关注时政,屡次上书,还辑录旧文,著有《新序》、《说苑》等书,从中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他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与现实意义,肯定符合经义的文章;注重赞美与讥刺,要求诗文对政治发挥积极的作用;继承前人诗乐抒情言志的理论又有发挥,提出"志诚通乎金石"之说;探讨言谈论说的技巧,强调语言文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人屈大均著有《广东新语》一书,其成书年代史无明文,近人有推测为康熙十七年者.此说实不准确.该书卷28《怪语》部分,记有康熙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可见其成书的时间应不早于康熙十九年.  相似文献   

14.
《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孟子注疏》虽题名为孙奭所作,但据前人研究,此书是假托孙奭之名的伪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前辈学者仅凭屈指可数的例子,就断然判定《孟子注疏》不是孙爽的作品,有些底气不足。指出关于《孟子注疏》的作者问题,除非有更为直接的过硬材料,否则只能存疑。以现有的材料为依据,无论说《孟子注疏》是孙奭的作品或不是孙奭的作品.理由都显得不够充分。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孙奭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身世考《宋史·李格非传》:“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后来许多人都沿用《宋史》的说法,称李清照之母为王拱辰的孙女,此说实误。王拱辰系北宋显宦,卒于神宗元丰八年七月。刘敞《公是集》卷五十一《...  相似文献   

16.
刘向之《诗经》学家法,前人每有论及。然其论据及研究方法,均仍有可改善之处。本文从家学、异文比较、《诗》说比较三方面,考论刘向之《诗》学家法,以图全面分析刘向《诗》学家法的问题,并希望由此而于两汉《诗》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专事南方地区的白族、壮族、土家族的妇女诗歌评价.有清一代将近300年,有些少数民族的妇女正式跃上了诗坛,有的著有诗集.据资料留存说到五位,即苏竹窗、周馥、陆小姑、张苗泉、彭春芝,谈了她们的人生经历,重点论述了她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戏剧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旧时学者论及这个问题,多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说:“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这是较早论及戏剧起源的记载.近人许地山则认为中国戏剧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受印度梵剧影响而产生,对此,他著有专文《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孙楷第《傀儡戏考原》一书力持中国戏剧的表演形式是模仿傀儡戏而产生这一观点.至于“优孟衣冠”为中国戏剧的源头更是旧时一种最普遍的看法.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是中国第一部戏曲史,在这部书中,王国维探讨了中国戏剧的起源.王国维是如何论述中国戏剧的起源呢?  相似文献   

19.
戴震(字东原)《屈原赋注》书后附《音义》三卷,习惯上称为《屈赋音义》,其作者为何人,有清以来无定说。笔者论定其为戴震作,请略述如下。一、写本与刻本的异同戴震《屈原赋注》,今所见有刻本与写本两种。刻本十二卷(《注》七卷,书后附《通释》二卷,《音义》三卷...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载张志和著述情况云:“著作有《玄真子》、《太易》等,今已不存。”对此记述,本人以为《太易》确已亡佚,但言《玄真子》“今已不存”则有不合事实之处。据张志和好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见《颜鲁公文集》卷九)和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载,张志和著有《玄真予》十二卷,又著有《玄真子》二卷。后《玄真予》陆续散佚。至南宋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时,《玄真子》仅存三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