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中期葡萄牙人开始入居中国澳门,此为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当代史家已经通过研究指出其入居时间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接受葡人贿赂为之请于上官并使得到允准的当事中国官员为王绰。但权威的明史文献《明熹宗实录》和清官修《明史》都记为嘉靖十四年、黄琼(《明熹宗实录》)和黄庆(《明史》),另有史籍还记为王度。此使当代史家的结论尚无法最终确立。本文通过研究嘉靖四十四年吴桂芳之《议阻澳夷进贡疏》,得知传世此疏中"据澳为家已踰二十载"之语,是因"近"、"逾"二字草书之形状相近等原因而误读"据澳为家已近十载"之原文而来,并导致了《明熹宗实录》和《明史》关于入澳时间的误记。其"王绰"之讹作"黄琼"、"黄庆"、"王度",则因受"王"、"黄"之读音南方人不分以及其它字形相近或读音相近的影响而来。以上谜底之揭出,有助于当代史家的有关研究新成果的最终确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的表现,是明代全部河南籍官员表现的缩影,明代天津地区河南籍官员在从政中的种种贡献和亮点,是唐宋以前河南地区从政者较多自觉奉行仁政观念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另外,也再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时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发展仍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然而,河南地处内陆,在得知国外信息、传入国外事物上有其相对不便之处,从而限制了其时河南出身者的眼界.  相似文献   
3.
祭祀是明太祖从政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从政后的祭祀活动,经过元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至二十三年、元至正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冬、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至明洪武三年十二月、洪武四年正月至三十一年闰五月凡四个阶段的演变,由最初的偶或进行,逐渐发展为成体系地、制度化地进行.从总体上看规定严格,内容复杂,参与祭祀者包括各级贵族和臣民,祭祀对象包括自然存在之物、各种人造器物、各种古今正面人物以及各类神灵鬼怪,祭祀时间与规格各有差异.历史环境的制约、鬼神迷信的影响、宣扬天命自我神化、维护等级秩序强调君主至上、恐吓臣民巩固统治秩序、宣泄对先祖的追幕情感等,是其从事祭祀的因为和目的,为民求福是其祭祀活动的一大亮点.明太祖的祭祀活动包含着浓重的消极成分,但其积极因素亦不可忽视,消极与积极交织并存,需仔细分析、小心总结.  相似文献   
4.
南炳文 《求是学刊》2004,31(6):128-133
年谱是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的重要资料,在史学界很受重视。而明人年谱因其篇幅大、数量多、真实性强而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对明人年谱的系统性研究和利用。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利用明人年谱查找资料的方法,以及在利用明人年谱时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郑天挺教授(1899-1981)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国学门,自此以后至1952年,除在厦门大学等单位短期任职及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作过研究生外,长期服务于北京大学,历任讲师、教授、史学系主任、校秘书长、西南联大总务长等职.由于他在管理北京大学、学术研究和讲授课业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很早就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家.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郑天挺教授由北京大学奉调来到南开大学,任历史系教授、中国史教研组主任、系主任,开始了其后半生长达30年的南开生活.在南开大学,他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以自己的卓越才识,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学科特别是明清史学科的发展,成为校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颗巨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对朱舜水学术思想的认识,学术界尚不统一。其基本特点实为提倡实功实用之学。朱舜水既不可简单地称为反对程朱,也不可简单地称为属于程朱一派,而应认定其对程朱相当尊重,与之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区别。其对陆王,亦是肯定与否定兼而有之,而在其心目中,陆王地位远不如程朱,基本上未将之视为应予尊重的对象。其对程朱、陆王两派的态度,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特征,这种特征应是其提倡实功实用之学在学术实践上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话语:“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20世纪50至7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界与出版界通力合作,出版了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传播和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此本还存在一些缺憾。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些缺憾的解决。2005年11月,温家宝同志、陈至立同志分别对修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6年4月修订工程正式启动,全国十余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选派200余位学者参加其事。此修订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相似文献   
8.
修订点校本《明史·张居正传》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修订点校本张廷玉<明史·张居正传>中,笔者阅读了<文忠公行实>等13种关于张居正的传记.这些传记对张居正或基本否定,或基本肯定,或全面赞扬,或回避对张居正的政治活动进行记载.这种状况的形成,各有其时代背景.了解这些情形对正确看待和使用这些传记,甚有必要.前人对张廷玉<明史·张居正传>曾作过一些有益的校订,而尚有不少因失实而应予继续校正之处,其他传记与之相异之处也有须加考辨者;对此,文中皆有具体论列.  相似文献   
9.
结合修订点校本<明史·王锡爵传>,参考明清之际以前的十余种王锡爵传记,可以看出,其中8种对王锡爵以肯定、赞扬的笔调加以记述,其余则或客观记述、不加褒贬,或既有表彰、亦加批评.点校本<明史>、王鸿绪<明史稿>、万斯同<明史>等三书中的王锡爵传,文字大体相同,当是点校本<明史>通过殿本<明史>大体沿袭王鸿绪<明史稿>,而王鸿绪<明史稿>基本沿袭万斯同<明史>.点校本<明史·王锡爵传>有两处标点失误,应予纠正.另外,点校本<明史·王锡爵传>将王锡爵升任礼部右侍郎的时间记为万历六年,这虽与王锡爵行状、年谱等重要文献相异,但不必怀疑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6页载:正统九年,"广济民言:‘县与邻邑黄梅,岁运粮三万石于望牛墩.小车盘剥,不堪其劳.连城湖港廖家口有沟抵墩前,淤浅不能行船.请与黄梅合力浚通,以便水运.'并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