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一五”计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揭示了“一五”计划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认为在现代化建设时期,“一五”计划在具有许多积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给我们很多启示,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略论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 3年开始实施“一五”经济发展战略 ,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早尝试起自“大跃进” ,其方针是高速度的赶超战略和工农业并举的全面增长战略。三年“大跃进”之后 ,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 ,其战略是“一五”模式的复归 ,也有一定的体制创新 ;“文革”时期是回归“大跃进”发展之路的经济新“跃进”战略 ;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为“洋跃进”。  相似文献   

3.
一、技术装备“老化”,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辽宁大中型企业大部分是在“一五”时期改造与建设的。从“一五”时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进行改造。虽然“六五”和“七五”期间,筹集了500多亿的资金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但是现在,技术装备属于三、四十年代水平的占30%,五、六十年代水平的占60%,七十年代及以上水平的只占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个百分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占1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五”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城市民生建设的初步探索期.“一五”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的如火如荼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民生建设的两大历史背景.此间,中国共产党主要围绕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对城市民生建设问题形成了诸多重要的认识;其城市民生实践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出现过深刻的社会危机,其探索所形成的模式与经验对中国以后的几十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的调整高华军,陈为满一、我国生产力布局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多年,我国以工业建设为主体的经济建设,其战略布局重点有过三次大幅度的转移,即“一五”和“二五”时期以“156”项为中心的建设,“三五”、”四五”时期的“三线”建设,以及...  相似文献   

6.
"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化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十分落后的面貌.事实证明我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符合中国国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与结构升级文/国家统计局社科司司长权贤佐纵观建国以来我国产业发展的历程,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经过“一五”、“二五”时期大量引进前苏联的先进技术装备,自力更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  相似文献   

8.
论建国后30年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制衡与失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党和国家在农民利益保障方面政策符合实际,基本上是正确的。20年探索时期,农民利益机制几度失衡,造成农民的损失甚至灾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党校正失衡了的利益天平,维护农民利益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在于毛泽东“一五时期”后的持续探索。探讨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条主义为先导,深入思考关于“虚君共和”改革何以必要,关于“企业自主权”如何有效实现,关于“学会以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以及关于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先进文化等等。内容所及都属后来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探索是对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求解,也是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探索,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国初期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及时地提出了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并于“一五”和“二五”时期付诸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东北重工业基地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实践为新时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