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有关立法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客体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主体的范围、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方式及精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等方面的立法缺陷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较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我国民法学中的一个疑难问题 ,其赔偿范围、数额的确定亦是我国民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但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精神损害强度的划分和精神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应扩大我国民法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明确划分精神损害强度 ,并以精神损害持续时间和损害造成的病理表现为基础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额。  相似文献   

3.
从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理论出发,对行政侵权造成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及其行政侵权造成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进行了分析,对行政侵权造成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予以界定,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它的赔偿范围,但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精神损害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人身侵害进行精神抚慰的手段,如何掌握损害赔偿的标准和数额,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进行确定时,首先要明确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然后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与该精神损害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是整个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关键,是权利主体据以索赔的请求权基础问题。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仅限于民事侵权的情况,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国家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合同违约纠纷中的权利人等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却不予保护。本文拟就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家赔偿的性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及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入手,对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从扩大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范围、提高国家赔偿标准、拓宽国家赔偿原则等方面尝试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显得不够具体和完善。笔者将就该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民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日趋完善,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不论从赔偿范围、还是在赔偿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强对国内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的比较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原则方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①侵害财产权或侵害人身权产生的精神损害;②受害者本人或受害者亲属的精神损害;③自然人或法人的精神损害;④暂时性与终身性的精神损害;⑤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⑥可恢复或不可恢复的精神损害;⑦一般性或严重的精神损害。各类精神损害的主要法律特征不同,其精神赔偿的标准及额度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浅议国家侵权行为之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对于因国家侵权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越来越多的国家给予法律上的保护,采取了包括财产赔偿在内的许多方式予以救济。对国家侵杈行为不处以必要的精神损害赔偿,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权利主体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对于国家侵权行为也不能有效地防止。我国已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因国家侵权造成公民个人的精神损害,必须采取有效的赔偿措施,确立相应的财产救济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金应当成为诸多救济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浅论医疗纠纷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医疗纠纷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经过缓慢发展 ,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在立法与实践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需要澄清认识 ,加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是指侵害人不法侵害了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 ,造成受害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上的损失 ,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包括 :违法行为、精神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上有过错四个要素。用金钱财产对精神损失进行救济是将精神损失物化为金钱财富的过程。要想做到这种物化的公平、合理 ,就要考虑侵权人的过错、损害事实、侵权行为发生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它造成民事主体精神痛若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必须依法认定侵权者的不法行为,确认精神损害的赔偿主体、索赔主体和赔偿的适用范围,同时依精神损害赔偿原则,给受害者予以适度赔偿.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看精神损害赔偿是主张采取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方式来达到减轻其精神痛苦并对其予以精神抚慰的目的。新《国家赔偿法》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制度之中,并对"精神损害抚慰金"作了明确规定,是尊重人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法制统一的需要、顺应世界人权保护发展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将心理健康赔偿问题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混为一谈的情况,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协调好心理健康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者的关系,涉及到对公民健康权的全面保护。为此,未来立法只有协调好生理健康赔偿、心理健康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全面有效地保护公民的人身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主要存在着损害赔偿的法律缺失和物质性赔偿的立法缺陷问题。行政侵权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体现我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应以非财产性的救济措施为主,财产补偿为辅,实行赔偿数额适当原则,单独设立损害赔偿立法体系,确定赔偿范围,从多方面全方位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立法和司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保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的需要,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体系,顺应国际立法全面保护人格权发展趋势的需要,国家应在立法上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