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如何对待科学和劳动、如何对待他人、…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论证和实践,建立了"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与考核激励为保障"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后发工业国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演进路径呈现多样性,为解释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差异和选择,通过构造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主要内驱力,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溢出为拉力、研发投入和产业激励政策为推力,高昂技术学习成本和企业创新惯例和惰性等为阻力以及市场竞争和约束性产业政策为压力的汽车产业技术演进动力模型,比较分析了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的动力差异和选择机制,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易传》对《易经》的阐释,以"中"为标准推断吉凶,以"和"为宗旨申说易理,以刚柔相济为尚,以刚柔适中为善,以追求崇高与美好为宗旨,以师法自然、生生不息为旨归,并以和融的语言为媒介,充满了中庸和穆的思想,反映了以中和为美的观念,体现出中正和谐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为出发点,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以德育为前置条件,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心理教育和其它教育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以为人民谋利为理论起点 ,以如何为人民谋利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 ,从而形成以实现人民价值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为主旨 ,以功利和公正、公平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分别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核心的经济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后发工业国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演进路径呈现多样性,为解释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路径差异和选择,通过构造一个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技术能力成长为主要内驱力,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溢出为拉力、研发投入和产业激励政策为推力,高昂技术学习成本和企业创新惯例和惰性等为阻力以及市场竞争和约束性产业政策为压力的汽车产业技术演进动力模型,比较分析了后发工业国汽车产业技术演进的动力差异和选择机制,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风林  何麟懿 《社区》2013,(16):25-25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始终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形成了“以党建为龙头,以社建为主题,以文化为血脉,以稳定为保障,以服务为重点”的和谐社区建设浔阳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和谐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大学文体文化和社会实践文化为载体,以大学师生员工为主体,创造充满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创新性编辑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发展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编辑人才培养典范。它体现的编辑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为:编辑通过专业的编辑学习和其他编辑培训活动的获取,积累和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智力潜能,特别是思维力,表现为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中,家法礼制随处可见,二者在维持贾府的日常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抽象的礼制规范并不代表具体的生活,女性执掌家庭权力,盖过男权的现象并非个例,礼制异化在《红楼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小说中能看出在礼制等级下家法执行的不平等,冠冕堂皇的礼法之下贾府主人们的虚伪面目与糜烂生活,连同家法的日益松弛,从而贾府的衰落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不仅对帝制中国隋唐以后的政治制度、士习民风、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还对在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功能的社会礼俗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影响体现在:礼俗内容纳入科考范围,使得社会礼俗得到广泛宣传与普及;遵循能力本位,促使礼制下移;造就数目庞大的士绅阶层,担当传统礼俗的实践者与传播者;衍生出了众多富有科举色彩的传统礼俗。  相似文献   

13.
屈原博文强志,熟谙礼仪,故能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自觉不自觉间渗透礼制于《离骚》文字之中,包括崇祖之礼、命名取字之礼、茝兰赐献之礼、前驱导路之礼、盟誓之礼、陈词祈祝之礼、昏礼、卜筮之礼、佩玉之礼、大夫士去国逾竟之礼、宗庙乐舞之礼、车马礼制等。总体来看,《离骚》用礼虚实相间,多有象征义;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以周礼为本而又融入楚地习俗。东周礼崩乐坏之际,礼制并未完全丧失固有作用,作为身份等级衡量标准,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因而《离骚》用礼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周代贵族熟悉礼仪,礼为社会交往之需,因而屈原可以因礼设喻,不虞其义不达;《离骚》用礼以周礼为本,融入楚地习俗,周礼直而通达,楚俗摇曳多姿,屈原可谓兼得,故能以约文、微辞表与日月争光之高志。  相似文献   

14.
孔子提出了血缘、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礼仪学说 ,开创了以人为本、以家为基石的礼学体系 ,确立了中国礼学的中庸风格。孔子的礼仪思想 ,体系庞大 ,内容丰富 ,为我国礼仪思想趋向成熟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过取舍、改造和重构 ,已经转化为现代文明的精神要素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必须明确其目标、原则和内容以及相应的行政法制要求 ,这对于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考察,礼具有宗教性和被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性质.它既表现为复杂的礼仪制度,又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控制中的功能表现为,"别贵贱,序尊卑",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经国家、定社稷,确认王权的特殊地位与权力的合法性;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和评判是非的准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活方式是一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取向的中华文化的方式,中国国民礼仪是这一生活方式的伟大象征。如今,在宗教私人化比较普遍的表现中,中国的宗教、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应当立足于私人或个人生活领域,积极回应公共或社会生活领域。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方面,以建构新话语的方式对中国生活方式予以反映;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方面,则应在坚持基本宗教礼仪的同时,对中国国民礼仪给予应有的认同和尊重,同时接受这一神圣礼仪的教育、熏染和洗礼。  相似文献   

18.
明代历史上,大臣为捍卫祖制伏阙争礼三次,最早始于成化年间的文华门哭谏。这次争礼因宪宗生母周太后在祔葬问题上与大臣的分歧引起,周太后的跋扈独断激起文武百官大规模请愿。文华门哭谏不仅引起皇室祔葬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谏诤皇权不当行为而抗争请愿之开端。  相似文献   

19.
Fang Xiaoru believed that etiquette was not only a positive means of governance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man being human. The rule of law is a passive means of domination. It is a means of punishment that prevents people from becoming inhuman.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is the perfect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owever, in Fang’s mind,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are not equal with the former being foundation and the latter supplementation. What Fang said was not modern legal systems. The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as its limit, i.e., it creates an unrestricted ruling group centered on kingship. The dynasty’s gradual decay and dynasty replacement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fate of the rule of ritual and law  相似文献   

20.
《大明律》与明代礼制以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明律》的制作修订 ,与以前的律书一样 ,充分体现了依礼制法、以礼入法、以法护礼、以法行礼的原则精神。首先 ,“明礼以导民 ,定律以绳顽”,是明洪武君臣制定《大明律》的宗旨。其次 ,《大明律》“重礼”,亦足以证明古代刑法依据礼制并维护礼制。再次 ,《大明律》及其炮制者与古代律书、礼书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