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异地安置区直台村C氏婚礼为例,阐述婚礼是羌族传统文化展演的舞台,具有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传统“孝”文化传承及以歌舞为媒介的特点,在保护与传承羌族文化及促进羌族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羌族婚俗促进羌族民族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南票地区农村汉族婚姻习俗的特点,是时间长而讲究多,其中渗透着满族婚俗因素。各民族婚俗的相互渗透,形成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婚俗对于调节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三小民族的口承文学中承载着这些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尤其是有关婚俗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说唱艺术、民歌等艺术形式,更凝聚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民族意识。比较研究这些少数民族婚俗的特点及沿革,对探讨人类两性关系的风俗和人的生命的传延的俚俗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婚姻作为人的生息与繁衍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巴渝婚俗虽然是中原婚俗文化这个大文化圈中的一个次文化圈,但从其文化品性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它与中原婚俗文化除了具有共通性的一面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挖掘包括巴渝婚俗在内的风情民俗,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并对这一特点作了文化阐述  相似文献   

6.
燃放烟花爆竹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如鉴 《兰州学刊》2007,(4):83-84,82
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一纸禁令无法取缔它.文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习俗的三个主要民族文化心理基础,指出只有开发出新的能够满足这些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元素才能替代烟花爆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与现代城市生活秩序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段超 《江汉论坛》2005,(11):135-139
湖北民族地区近年来在文化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传统丧葬舞蹈"跳丧舞"转换为现代健身舞蹈"巴山舞",融会多种民族舞蹈而成的清江舞、土家族婚俗剧<土里巴人>、山歌创新、"女儿会"的变迁等,都是文化创新的成功实例.透过湖北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实践,我们认为,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要注意把握好六点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二是努力探讨新形势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三是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吸收现代进步文化因素,打造文化精品;四是必须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活动;五是建立文化创新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一个民族的比喻是这个民族集体意识的产物。是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维吾尔族作家创作文学作品中运用大量精妙的比喻,所以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命力。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据研究证实“刀郎人”是维吾尔族的重要一员,“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所用的“维吾尔刀郎人”和“刀郎维吾尔人”两种称谓有本质的区别,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生产革命或经济革命,而是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剔除各民族文化的糟粕,有所选择地继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推进民族心理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桂榕 《学术探索》2009,(5):51-56
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2.
元代国家空前大统一,云南地区作为元朝的一个行省,第一次归于中央政权直接管辖之下。蒙古人、回回人、汉人较多进入该地区。各民族间联系加强,各民族文化与婚俗相互影响。这有利于缩小西南边地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差距,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李静  戴宁宁 《兰州学刊》2010,(10):195-198
文章基于对宁夏固原市回汉民族交往状况的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回汉民族杂居地区人们的交往心理与文化互动,认为深入的民族认知与理性、开往的交往态度是回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心理基础,民族认知与交往态度对民族间的交往具有规约性作用,同时,文化因素是影响民族间交往关系与交往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藏民族的心理认同与其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具有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和变化可塑性。地理环境、历史记忆、语言文字、宗教习俗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藏民族的心理认同。必须认识到藏民族心理认同机制的复杂性、作用的双重性,才能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必须妥善处理好藏区群众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蕴涵在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等人际关系文化中的心理活动对于凝聚民族心理、锻造强国心态、促进民族心理成长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五缘文化心理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优化功能的重要体现。五缘文化心理要素所具有的重情、重义、强调群体与个体的一致性等本质属性,五缘文化心理场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吸引力、群体向心力、文化辐射力和心理同化力等各种场力的正向作用,循环往复的五缘文化心理共鸣效应所引发的良性心理同构过程,是实现五缘文化心理对中国当代社会心理优化功能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先进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文化的进步,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魂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什么样的自身文化特色,不仅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民族文化报道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联系,民族报道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民族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今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甚至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搞好民族报道是我们时代的召唤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只是力图揭示中国婚俗中所蕴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以从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创造和传承的历史脉络、经济状况和文化心理,对特定民族共同心理的认定以及对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媒体传播形式已通过其广泛的传播方式和功能要求而获得受众的认可的今天,新媒体与民族文化结合这一形式也已经慢慢随着民族文化思潮得到重视,而民族文化在新媒体广告中的深层结构和属性,也将随之改变其原有的意识形态,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黎丽 《青海社会科学》2005,(4):131-134,130
本文在探讨民族心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认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虽然分别反映在民族认识、情感、意志及民族能力、气质、性格方面,但一旦民族心理形成后,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往往是这六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如果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认识比较客观,情感上比较接近,气质、性格相投,能力接近,表现在双方交往方面则是民族关系向着友好方向发展;如果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有偏见,情感上比较抵触,气质、性格相距甚远,价值趋向不一,那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就是民族关系向着隔阂、纠纷及冲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民族族称的命名理据及其文化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符号.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传达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品格、气质特点和精神信仰.古汉语的民族族称纷繁而复杂,既有自称,也有他称,同族异名现象非常普遍.古汉语民族族称的命名方式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原居住地、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图腾崇拜等成为命名的理据.民族族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与民族意识,而且浓缩着该民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