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民族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比喻用语的不对等是一种很有趣的语言现象 ,大量的动物喻体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渊源 ,或相同的喻意用不同的喻体来表达 ,或喻体相同而喻意各异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人类共有的修辞手段。英汉比喻的动物喻体、植物喻体和事物喻体根据它们的国俗语义可以分为重合型、错位型和空缺型。对含有国俗语义的比喻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替换手段进行翻译。比喻的国俗语义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积勇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8,29(1):121-126
《论语》中的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一般是取人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作喻体,而孔子及其弟子所熟悉的领域也就是他们所用比喻中喻体的取向。其喻体取向分为五大类别,依其占全部喻体的百分比排序为:自然、日常生活、六艺及军事、手工业及经济活动、器物,体现出“近取譬”的比喻生成原则及特色。《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特色是在言说方面具体贯彻孔子为仁之方而形成的。“近取譬”是孔子对前贤比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成语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从古到今的文化状况,无论是地理、气候、历史、经济、政治、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都可在成语中得到反映。而不同文化之间会显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本文从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来比较、探讨中、英成语差异。一、比喻的不同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由于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比喻中喻体的选择往往表现出差异。汉语说“吹牛”,英语却说talkhorse,是…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在小说语言的修辞中所显示出的辞格综合使用得心应手、比喻辞格喻体的丰富性和转类辞格的新奇与精妙,是作家突破语言表达逻辑常规的诗性感悟。他把读者的注意吸引到了汉语修辞格上来,令读者体认到解读作家修辞文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某些植物词语在汉英语言文化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喻义、象征意义,这是由于使用汉英语言的民族所在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文明的共性造成的。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审美心理、民族文学传统、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同一植物喻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虽然字面意义相同,但产生的文化意义却具有差异性,也就是文化喻义相异。而有些植物喻体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缺乏任何联想,这就是零文化喻义。此外,汉英植物喻体也有民族的文化喻义。  相似文献   

7.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文章通过对维吾尔传统婚俗的分析,探讨了维吾尔婚俗的主要特点及其蕴涵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
傅钱余 《天府新论》2014,(4):156-160
随着民族文学的崛起,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民族文学民族性倾向于与民族精神相联结,导致民族文学研究中文学与文化简单对接,并误导了民族作家的伪民族文化写作。民族文学民族性研究应从文本本身出发,民族性是民族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或气质。文化与文学的互动生成民族性,需以作品为中心,讨论文化的各层面进入文学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在作品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比喻的表达由四个要素构成:喻体、本体、比喻词和共通特性(本体和喻体共有的特点)。在具体运用上,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具备。有比喻词的比喻叫直喻,没有的叫隐喻。还有些比喻不明言共通特性。但本体和  相似文献   

10.
比喻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两大类.在其内部,各种比喻的喻体对本体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显性联系比喻中,相似型有陈述、解释、修饰三种,相比型和相等型分别是比较、相等关系;在隐性联系比喻中,同现型有并列、承接、解释、修饰等几种,独现型则是替代关系.各种比喻的喻体与本体间关系的疏密也不一致,由密至疏排列为:独现型-同现型-相等型-相比型和相似型.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揭示汉语写作怎样成就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1.融文人创作和民间故事、传说蕴涵丰富的神话母题素及民歌为一体,为文学史家和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性文本形态.2.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中所描写的神话及民间传说、习俗地理特征等地方性知识得到了文学性表现,形成了各民族神话的比较机制及诗性智慧的再发现和启示.3.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认同意义,民族文化身份认同表现为双重性和动态性.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在于:在汉语写作平台上,民族作家如何才能在坚守民族身份特征的基础上,坚守作家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12.
隐喻和明喻都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比.相比的两种事物只在一点上相似。明喻常用“似”、“像”之类的比喻词.葡隐喻则绝不用这类比喻词。明喻中的主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在句子中,而隐喻中的主体与喻体则可能同时出现,或只出现喻体。或只出现本体。隐喻又可分为借喻、缩喻、潜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聂华苓的小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善于使用比喻。文章探讨其小说的三类用比特点:描摹事物,渲染氛围;借物写人,深刻传神;抽象哲理形象化。并指出种种喻体意象蕴藏了作家丰富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4.
聂华苓的小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善于使用比喻。文章探讨其小说的三类用比特点:描摹事物,渲染氛围;借物写人,深刻传神;抽象哲理形象化。并指出种种喻体意象蕴藏了作家丰富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5.
聂华苓的小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善于使用比喻.文章探讨其小说的三类用比特点描摹事物,渲染氛围;借物写人,深刻传神;抽象哲理形象化.并指出种种喻体意象蕴藏了作家丰富的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中比喻原始而独具.<山海经>中的喻体主要是动植物名词,这是人们认识之需要,也是生存之需要.从语义上来看,"人面而龙身"类喻体是人类中心说的反映.<山海经>中出现两三个比喻连用来说明一个事物不同方面,这是为了把这种陌生的事物解释得更加清楚,使人愈加明白.<山海经>中比喻词有两个,为"若"、"如".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格。汉民族的比喻修辞格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与汉民族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在此从汉民族哲学思想、汉民族传统思维观、汉民族制度文化、汉民族审美观和文学作品与历史典故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汉民族传统文化对汉语比喻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比喻是语言交际功能的一种现象,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经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方式,是老幼皆知、人人爱用的一种言语手段。本文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结构出发,探讨比喻的全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比喻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比较各种类型的本质特点和功能以及风格特色。 比喻从结构上看,有两大类:一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全出现的,另一类是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的。本文把前一类叫作完全比喻,把后一类叫作不完全比喻。完  相似文献   

19.
对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施予某种物质或咒语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巫术,作为世界一种文化现象在比较古老的民族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生活于塔里木河流域的维吾尔人尤为信服。比如,在象征维吾尔文化和历史的经典著作中,经常看到属于巫术范畴的种种习俗。在距今1000年以前写作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提到的“擗树枝”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巫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出版家不但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定位策划者,也是文学作品形式的包装提升者,更是作家及其作品的宣传推介者。出版家要善于与作家沟通,积聚丰厚的作者资源,并且要心怀神圣的文化使命,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