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加快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凸出.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对于协调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合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末期,大量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呈明显的负相关.对此作出解释的理论是资源诅咒理论.从国内外看,资源诅咒破解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在界定资源诅咒和资源诅咒破解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资源诅咒的内蒙古模式,内蒙古模式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指出,内蒙古模式是一个阶段性模式,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南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富集,开发潜力极大,北部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且最近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文章就西南地区的发展现状.北部湾区的开发优势以及如何加快北部湾区开发促进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西南地区的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有创建性地提出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进步的标志。但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民族地区既是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相当脆弱的地区。近年来,民族地区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对资源的无序、过度等不合理开发,已使那里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和突出。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才发  宋强 《民族学刊》2018,9(5):64-70,, 117-120
民族地区已初步建成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但是生态环境监察执法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举措是: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效益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诉讼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督察制度。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内蒙古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内蒙古文化的传承增加了难度.文章以内蒙古民族文化为切入点,评估了文化具有的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移民作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移民的实施效果如何,是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发展能否同时得以实现的重要问题.敖力克作为锡林郭勒盟围封转移工程中第一个实施整体搬迁的嘎查(行政村),其发展变化倍受各方面的关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02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对敖力克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就是这两次调查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壮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这里特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优势、族群构成与互动背景,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壮族文化,理清壮族文化的传统特征不仅是唤起壮族民众族群记忆、增强族群认同的前提,更是建构壮族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精神文明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成立的,属于教育部直属大学,其职能是进行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可独立设置本科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设置“学分银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在这种形势下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分部,如何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分部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处鄂、川边界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根据当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合多种经济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振兴山区经济的道路,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把山区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大办职业技术教育。为此,他们提出了“一手抓多种经营,一手抓科学教育”的建设方针。几年来,这个县除了培养一些必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之外,着重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从1980年起,全县  相似文献   

11.
西藏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松 《中国藏学》2004,(3):29-39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战略与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长方式、组织体系、法律保障、区域合作等等.进入新世纪之后,西藏提出了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战略,而应该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由于西藏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稀有性,民族文化底蕴的深远性,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因此在中央的特殊扶助和全国的支持下,西藏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即是从西藏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现状、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全面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保持其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地区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保护和建设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的归属问题对战争局势的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内蒙古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以便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这些政策的制定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解放后乃至当前国家的民族政策都具有极其特殊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长达4200公里的边境线与蒙古、前苏联接壤.两个全国最大的内陆口岸——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沿边开放的地理条件,给各族人民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巨大潜能.自治区抓住契机,发展贸易:1983年,同前苏联恢复了中断20年之久的边境、易货贸易关系;1985年,开展了同蒙古边境易货贸易;1988年,开始与东欧国家开展易货贸易.内蒙古的边贸在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按照"自找货源、自寻销路、自行谈判、自行  相似文献   

16.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持生态平衡是少数民族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李竹青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电影商品的商业价值要依托艺术价值来实现.一部优秀的影片,应该是艺术美学的成功导致商业利益的获得.结合内蒙古电影现状探讨了内蒙古电影商业运作问题,提出以下思考:地方政府应对电影文化产业进行政策性扶持和财政支持,刺激电影的生产力发展;内蒙古电影要发扬民族电影优良传统,艺术性与商业性融合、本土性与国际性结合,开创本土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创作具有鲜明市场定位的影片;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多方设法保证内蒙古题材影片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民族电影作品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一定要做好西部开发这篇大文章” ,这是“两会”期间 ,云布龙主席多次强调过的。他把这篇大文章概括为“一线、三区、十大工程”。“一线”即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云布龙主席说 ,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就没有首都北京的生态改善。“三区”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以及重型装备产业开发区、稀土科研和生产开发区。云布龙代表说 ,“三区”体现了内蒙古的产业优势。通过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把优势做大 ,使内蒙古最终成为中国的“绿…  相似文献   

19.
冬虫夏草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因其产量的稀缺性和实物的昂贵性,使得冬虫夏草产地的藏族农牧民对其依赖性亦愈加高,并不断改变着藏民族逐水草放牧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每年5、6月间,藏族农牧民在采集冬虫夏草过程中,既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也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行政管理成本高等亟待立法规制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笔者对青海省个别冬虫夏草产区的实地调查,就冬虫夏草采集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83万人,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鄂西边陲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民族自治区域总人口4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34%.这里峰峦叠嶂,山高谷深,资源丰富.由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