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自古以来,优秀的文章无不以情动人。凡是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某个阶段欲退自己写东西却什么也写不出来,而某一阶段只觉心理涌动着一种东西想把它表达出来。作家是这样,学生虽不比作家,但也有想写和不想写的时候,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能忽视这种写作心境对学生作文的影响。现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还有许多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学生作文时无米下锅,不得不生搬硬凑,作文水平很难提高。要改变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使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的目的,就应当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缚住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学生把写作视为畏途,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作文存在“假、大、空”的毛病。小学阶段大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较多,有的学生只要是写“乐于助人”这方面的事,总是写“让座”、“捡钱包”等内容,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如果是写人,有的学生在写《我爱妈妈》这篇作文时,明明妈妈很年轻、健康,但却有同学写妈妈已经去世两三年了。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的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放松心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下水作文都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方法。下水作文是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它既体现了与学生同甘共苦的人文关怀,又在写作上有了典范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教师与学生同时同地同话题作文时.仍然是教师写着教师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学生写着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仍然是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而教师指导学生最应达到的目标是:怎样把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用在所规定的话题和文体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实践了一种下水作文的方法,示范性极强,有说服力——以学生的作文为素材,有针对性地写下水作文。下面就其中一篇话题作文的写作作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4.
真情是作文的血液。真情是作文中最富有激情的因素,它广泛地渗入学生的心田,在整个作文中浸染着学生的感情色彩;它又是触发学生心理情感的诱因,能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写作动力。一篇优秀的作文,都应把感情的细微方面写出来,让作文充满真情实感。那么,作文中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呢?  相似文献   

5.
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为写什么而举棋不定吗?其实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平时的时候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感情色彩浓烈的文章打动别人。同学们,不妨从以下角度寻找写作的“活水”: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许多学生“谈写色变”,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头疼的事。这种厌写、怕写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有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都对作文没有兴趣,学习态度一直是消极的,有学生甚至害怕作文.这是和教师引导无方有着密切关系。学生感到写作文最困难的事是找不到材料.而我们教师又常常是要学生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有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学生年龄小,很多事物都没有亲身体验.有许多学生看到老师的命题都感到无话可说。在作文的时候免不了说一些空话、套话。这时写作文就如同在受刑.在感情上备受折磨.哪里还会尝到创造的快乐?如果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时常穿插一些趣味作文,让学生从中尝到写作的快乐.那么.他们对作文的态度很可能就会转变.从而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两个方面,写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三年级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由于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三年级作文教学就要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单元作文是一个在教师控制下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写前、写中、写后的指导,使学生的写作按预定的轨道运行,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接受多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完成作文训练。作为一种作文知识传授和应用的综合训练,单元作文长期以来一直是写作教学组合系统中的核心骨干,是每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单元作文的批改也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写作,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我手写我心,或直抒胸臆,或陈述事理,或发表见解,或展示才情……但是,现在许多中学生并不喜欢写作,有的甚至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每到作文课就抓腮挠耳,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缺乏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联想的妙处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作文的时候,思路不畅通,写着写着就没有多少话说了,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是蜻蜓点水,内容单薄。主要是不会运用联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把写作定位成所谓“生活化”的个人性情抒发的工具,“记叙文”成为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文体,然而正是这种文体让写作教学走入歧途。“记叙”它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同质性的文本写作都可以运用。现行以“记叙文”为主要取向的写作教学一方面受要求作文具有真情实感.要写生活中发生的事,然而由于学生受现实生活空间和状态的制约,必然导致千篇一律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要求作文有想象力,要有新意,文体要创新,必然导致写作教学走向五花八门的作文技巧研究,可作文技巧并没有使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在指导学生立意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写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并提醒他们.要少写甚至不写假、丑、恶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一听到作文或叹息或摇头.他们深感无话可说.没有什么感情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15.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写作的基础。而快乐写话则是这个基础的核心,能否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作文教学和习作训练。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写话有兴趣”的要求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引领学生快乐地写话。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需要有积极的情感参与,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若缺乏愉悦的情感,学生就不愿去写,也写不好,为了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有效的方法是激发情感,让学生在趣中写作,快乐作文。以下是我在作文起步训练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听、说、读等手段,最终使学生会完整、清晰、流畅地把想到的、看到的、昕到的事物用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的作文教学模式,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课本上的要求,按固定的课时安排对写人记事性记叙文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指导审题,阅读范文,讨论写法,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做法,虽然学生经过多次训练,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写作习惯等方面却收效甚微。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积累、练习,把课外写作与课堂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送来的会议纪要和提出的几个问题已经看到了。准备分三个问题谈:作文,学作文和教作文。我这里用“作文”而不用“写作”这个说法,为什么?“写作”一般指文学创作这一方面,是作文已没问题了,再提高一步。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怎样把文章写好,主要不在于创作。所以用作文两个字来代替。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具有极其丰富的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想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