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发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社区就业的规模和能力.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理念的不同及消费能力的差异,影响了社区就业的需求量;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程度,影响社区解决就业的能力;社区发展的能力表现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的状况和处置能力,决定了社区就业需求是否能转化成为社区就业机会;社区社会组织发育的程度,是吸纳和创造社区就业、推动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空间.文章还针对性地提出通过促进社区发育推动社区就业的有关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研究和实践领域,滕尼斯式的共同体概念影响至深.与中国对"社区和居委会辖区"高度重合的绑定式理解不同,西方国家的社区概念繁杂且语义模糊.百年来,西方学界围绕"两圈一网"(人群、地域及网络)要素,先后产生了"社区孤存论、社区消失论、社区继存论、社区适应论、社区解放论"五种主张,形成了"所面即所存、所感即所存、所连即所存"的多样化社区认知.受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重大危机的影响,百年来西方的社区认知历经了"融入社会、接纳国家、面向网络"的三阶转型,冲破了"滕式共同体"的狭隘界定和地理局限.现实来看,西方国家的个体可以同属多个社区身份,其社区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独立于国家、市场的社群",社区概念的变化显示出人们寻求"变动社会中的社会团结"的努力.中国应当在强调社区的基础意义之外,丰富对社会共同体形式的理解,重视塑造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区认知和实践,建构多种社会联结方式、纵横相辅的关联社区和关联社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引入社区概念.8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区发展很快.社区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内容、新形式、新要求,提供了新的载体,增加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主动性;精神文明建设又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发展.社区的发展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京市的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但随着城市化、国际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也面临着社区人口构成日益多元化、居民需求日益差异化、社区治理复杂化和社区参与小众化等新趋势和新挑战.为了应对以上趋势和挑战,研究认为:在推进社区治理改革中需要处理好以居委会为中心的“上下左右”4个方面的关系:与街道的关系、与社会工作人才的关系、与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关系、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从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改进社区党组织工作等层面人手来确保“十三五”时期北京社区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命题及其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区是地域性社会实体"和"社区是全能的"是存在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和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命题.由于现代性的冲击,上述基于传统社区而形成的两个基本命题丧失了现实性.场域论社区研究范式认为,社区是发生于地域性社会内的不同利益群体协调起来、解决地方性集体问题而形成的行动场域.该理论准确地把握了现代城市社区的本质和形态,对建构我国社区建设理论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社区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社区教育发展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受宏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教育机构功能和社区教育意识弱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区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为此,应高度重视政府主导社区教育发展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应对不同群体提供形式多元、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服务,同时要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力度,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的建设,进而持续推动社区教育的改革、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一直以来居民社区参与成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薄弱环节.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居民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社区共同体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延伸,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及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实地社区治理案例考察,从共识、行动、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了新时代治理要求下社区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完善策略.研究表明:社区共同体意识来自于共同体价值的认同、凝聚和引导,强调了共同体建设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共同体行动涉及共意性行动目标形成和整合效能,包括社区空间资源整合和组织整合下的合作平台搭建;社区共同体共治结构是共识达成和行动过程中社区主体间关系从树状分离向网状连接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社区自组织机制自社区产生后就存在了,工业化、城市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社区自组织机制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在"全能政府"失败与"万能市场"失灵并存的背景下,社区自组织机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社区自组织机制的发育对转型时期中国的社区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社区整舍机制由以"他组织"为主导向以"自组织"为基础的转变,不仅是社区内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建设:以增进福利为目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为社区建设找到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是当前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不研究的热点问题.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居民福利,社区的功能和目标与福利发展的宗旨的相一致决定了建设社区福利的可行性.在实践中.社区福利的建设应当依靠政府和居民两股力量,要处理好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要坚持体制创新与观念创新的结合,实现经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