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游记》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而且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价值。一方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方音反映了吴语和云南方音的一些特征,所运用的一些方言词汇也表现各地方言词汇的不同;另一方面,《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反映诸如壮语、彝语、布衣语等许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此外,《徐霞客游记》在地名学上有关通名的记录有其特色,采用吸取民间用语和以形状特征来定通名。在所记地名的命名法中,主要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浅谈徐霞客游记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的视角对《徐霞客游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解读了《徐霞客游记》中所主要涉及的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结合晚明社会特有的思想、文学景观,对张岱的《陶庵梦忆》从题材、人物、笔法等 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终得出其审美特质世俗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永州八记的代表性文章,《小石潭记》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柳宗元以虚静之心体察自然万物,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作品。从审美意蕴这个角度对这篇游记做出探析,利于深入揭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曾出现过两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和王士性.关于徐霞客,自本世纪20年代末丁文江整理出版《徐霞客游记》并倡导对其研究后,社会各界对其高度重视,以至一旦论及明代的地理学,即言必称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确,徐霞客以毕生的精力,开创了我国地理学系统观察自然、描述地理环境的新方向,成为由古典地理学走向近代地理学的划时代的先驱者.人们称徐霞客是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游记》是一部辉煌的地学著作.关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考察旅游中的生态旅游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的记录详实可靠、准确具体,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可持续性三条判断标准。从地点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目的的求知性、行为的生态保护意识三个角度对徐霞客的考察旅游进行了探讨,发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已带有原始的生态旅游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文与自然景观所呈现的美学形态日益丰富 ,更多的旅游者希望从中领略其间的美感 ,获得高层次旅游审美体验 ,以此提升旅游审美品位 ,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及配置合理 ,则成为关键所在。本文以亚龙湾为例 ,解构其景观审美的要素 ,并试图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 ,分析审美要素如何加以配置更为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融地理学与文学于一书的《徐霞客游记》,向来被看作是一部奇人写的奇书.徐氏七次游浙,浙江是他涉足次数最多的省份.明崇祯九年(1636)他第七次游浙,写下了著名的《浙游日记》,这篇游记成为他整个游记中的重要篇章.《浙游日记》中对地方性的民情风俗多有所涉,在行文的三言两语中,涵义深刻,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我们对它作注、作释、作解,有助于对其整个游记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今天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绘本作家池田晶子在她的第一本游记绘本《跟我去摩洛哥吧》后记中写道:"本身游记这种东西,觉得最有意思的肯定是作者本人。然而读者却不尽然,原因可能因为是没去过,或是比不得专门的旅游攻略有条理。结果就变成了作者的自娱自乐。"一本书从准备工作,到离开目的地,都可以是专属的个人情感。所以对于游记绘本,不能苛求它的导游攻略功能。不过现在我手头上的几本游记绘本,已经兼顾了旅游攻略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景观是由实体环境与文化意义交互作用而生发和演进的叙事系统。湘西边城通过命名、造景和解说等叙事策略关联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实现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学幻景与旅游实景的叠合,以唤醒记忆的特殊方式凸显地域特色,进行文化传承、意义表达和价值重构。边城文化在景观制作、关联记忆、审美体验和景观认同等文景同构过程中得以重塑。湘西边城景观内涵经过历史、文学和现实生计等方式得以重新定义和解说,实现从民族传统小镇向现代特色旅游名镇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广安市是中国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居,是红色旅游胜地,还是著名的地质公园--华蓥山所在地,因此,探索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主要从广安市旅游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了广安市旅游产业的地位和现状,用SWOT模型法对广安市旅游产业的优势(Strength)、弱点(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衡山是李白从洞庭湖溯湘江"南穷苍梧"的必经之地,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性格看,从"五岳寻仙不辞远"的志向看,从感司马承祯知遇之恩看,他没有理由不游衡山。李白笔下对南岳衡山景色生动逼真的描写,非亲历其境不能道。《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前四句应是一首独立的咏衡山诗。一些关键词语在李白集中的出现状况显示,《游方广寺》诗是李白真作可能性极大。李白集中应还有衡山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九歌》与《九章》的体式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篇幅一短一长,体式一复杂多变一简单,其中"二湘"与"二司命"在篇幅、句式及押韵换韵等方面都相同或相似。因此,推测《九歌》既是据楚民间"九歌"的改创之词,又是倚"九歌"曲调而填写的歌词,即屈原《九歌》是据"九歌"的九支曲调填写的十一首诗歌;进而论证"倚声填词"之法并非起于唐宋或六朝,而是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4.
五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华夏文化底蕴,在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具备整体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基础和条件,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今天,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五岳整体品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文拟就景区建设、产品经营和申报思路等方面提一些粗显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游记不是纯写景抒情的游记,它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作家以传神之笔,不仅对各地的山水名胜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还一如既往地在作品中保持着对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浓厚兴趣。郁达夫笔下的景物已不是现实景物的原样翻版,而是渗透着作者的主体情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6.
四明地区产生了有宋一代数量最多、出现最频繁的士绅会社,有五老会、八老会、尊老会、诗社、棋社等多种名目。这些会社大多属于地方声望较著的老年士绅组成的耆老会,是四明士绅地方交游网络的核心群体,对乡里的乡饮酒礼、宗族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明抗日红歌产生并盛行于抗日、反伪、斗顽的抗战时期,依托于四明丰沃的音乐文化土壤,得益于根据地党组织对音乐和“的笃戏”的改革,是根据地文化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的结晶。四明抗日红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部队官兵自己创作的歌曲,也有民众集体口头创作的山歌、小调、民谣,还有蕴藏于民间舞蹈、曲艺、“的笃戏”等表演艺术中。  相似文献   

18.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的“湖湘诗人” ,他的写景记游诗是唐代“湖湘诗歌”的一朵奇葩。李群玉的写景记游诗 ,主要是描绘湖光、水色、江月 ,吟咏楚地风物 ,他的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特征 ,且语言清丽 ,诗句清新 ,表现出了诗人远离俗杂的清逸襟怀 ,具有与晚唐众多诗人迥异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在艺术上突破了此前诗歌的局限,采用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呈现出豪放清雄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苏轼写景记游诗特有的结构模式,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此后苏轼写景记游类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20.
对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