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福建省低成本工业化的增长模式依托了资本驱动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为此,探究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碳排放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建立绿色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经济增长源泉;检验EKC存在性,计算碳生产率和脱钩指数,以进一步探讨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在长短期内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现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驱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较大,劳动的贡献逐渐提高,技术进步的贡献不稳定,碳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小,但碳生产率较高.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经济增长,长期内福建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线性关系.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碳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2月19日,首先纳入发电行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1万吨标煤的准入门槛使全国碳市场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火电企业。全国碳市场短期内虽然不会产生明显效果,但长期来看,将通过倒逼发电行业优化结构来促进低碳发展。对中国碳市场建设的相关政策发展及进程进行梳理,分析各个试点碳市场的市场表现及履约情况,通过对其配额和CCER交易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各个试点市场的政策效果,并对全国碳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7个试点的碳市场累计完成线上配额交易量逾1.35亿吨,达成交易额逾20亿元,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7年,7个试点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大量交易集中于履约期前后的情况。重庆碳市场一改以往低迷的市场表现,交易量和活跃度增加迅速;天津碳市场因全年长时间休市,交易量较低;湖北超过广东成为交易量最大的试点碳市场,交易集中度也为7个试点中最低。2018年是全国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期,各试点碳市场将继续并行运行,全国碳市场在实际的配额交易前将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模拟交易。碳市场的机制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要真正发挥全国碳市场降低碳减排成本和促进碳排放量下降的作用还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共34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国际碳市场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加,但长期发展向好。国内碳市场建设更加规范,碳配额累计成交额达104.74亿元,累计成交量达2.29亿吨,价格波动性相较于试点碳市场最低;试点碳市场碳配额累计线上成交额达106.40亿元,累计线上成交量达3.98亿吨,价格水平较2021年提升了约64%。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响应明显。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计划内和计划外行业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下一阶段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时的行业优先纳入顺序建议为:水泥制造、炼钢、平板玻璃制造、非木竹浆制造、木竹浆制造、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氮肥制造等计划内行业,以及热力生产和供应、铁合金冶炼、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黑色金属铸造、水泥制品制造、炼铁、其他水泥类似制品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计划外行业。预计全国碳市场2023年以后将逐步纳入更多行业,增加碳金融产品种类,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始设置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美棉花期货价格引导和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棉花期货上市至实证结束期间796个价格数据,运用Eviews软件的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和美国棉花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美棉花期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两者具有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中美棉花期货价格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引导关系;短期内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变动是中国棉花期货价格变动Granger意义上的原因;中国期货价格虽受到美国棉花期货价格的影响,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工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规律和趋势直接决定安徽省碳达峰的时间和水平。基于核算的2001—2020年安徽省16市工业碳排放数据,结合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对2022—2035年皖北、皖中、皖南工业碳达峰进行动态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碳排放区域不均衡性突出,皖北工业碳排放量长期大于皖中和皖南地区;产出规模和产出碳强度分别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促增和促降因素,人口规模在“十三五”时期呈现促降效应;在强化减排情景下,安徽省工业有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峰值约为4.74亿吨,基准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仍会持续增长。对此,安徽省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和消费模式,推动非化石能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转变,只有施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碳排放量才具备2030年前下降的条件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18-2020年期间北京、广州、天津三所碳排放所交易价格为样本,对其展开波动性横向及纵向分析.研究表明:(1)三地碳交易碳市场价格波动及价格水平差异明显,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别显著:(2)三地碳交易试点对数收益率标准差较大,碳交易风险性偏高.基于此,本文对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稳定路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统一碳排放配额机制;二是免费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拍卖机制相结合;三是加强碳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业、产业等园区是碳排放集中区域,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特点是:碳排放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工业是碳排放的核心产业领域;煤炭消费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正在逐年提高。为了推动和优化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应通过实施园区差异化建设、推动产业低碳转型、重视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数字赋能碳排管理、积极布局生态碳汇等举措,不断推动四川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针对包含碳期权合约的S-M(供应商-制造商)两级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生产决策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问题,建立了由一个碳配额供应商和一个碳排放依赖型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模型。运用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和报童模型,考虑了制造商与供应商均进行再制造,且制造商同时生产新品和再制造品的情况,并以集中式的决策水平为基准,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协调机制的契约。结果表明:制造商生产新产品数量增多会降低制造商收益,可提高供应商利润和供应链整体利润,且使总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当制造商选择只生产再制造产品时,获取最大收益;与期权合约相比,制造商决定生产新品的数量对通过远期合约购买碳配额数量影响更大;契约可有效起到协调供应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LMDI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以安徽省37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探究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效率、行业结构、工业人口规模5个因素对安徽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行业碳排放量态势前期巨幅上升,后期逐步趋向于平缓;经济效率是驱动安徽省工业行业碳排放增量的主要因素,行业结构成为抑制安徽省工业行业碳排放的首要原因;高碳行业促进工业碳排放上升作用显著,中碳行业对工业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有限,低碳行业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微弱。并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对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属于一种基于利用市场力量和经济激励的环境政策工具。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排放贸易机制(ET)三大减排机制各有利弊。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机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缺乏定价权、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交易市场等问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权尚不具备商品属性;在碳减排的管理上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数据收集、配额分配、排放监督测量等基础性工作不健全;企业对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均缺乏必要的认识。构建健全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要策略是大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采取先自愿后强制、最终实行总量控制的渐进策略;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组建非政府性监管机构;加强碳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特别是短期内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秩序和物价稳定。基于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期货价格和货币供给的增长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从中发现: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趋势与货币供给的增长是一致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是短期内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应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差别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交易机制下减排技术投资的生产库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为此推出的减排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必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减排技术投资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库存决策的影响, 基于Arrow-Carlin模型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动态生产库存模型, 分析减排技术投资可变时制造型企业的最优生产率、库存水平、成本、碳交易量与碳排放量, 并与不存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 制造商倾向于减少碳排放, 出售部分碳排放配额, 生产计划波动性减少, 生产库存成本增加, 总成本下降;增加减排技术投资, 制造商会出售更多的碳排放配额, 生产计划波动性增加, 库存下降, 总成本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借助VECM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适当修正的Kaya恒等式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城市化是导致山东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VECM模型可知,短期内山东省碳排放量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当前碳排放量偏离均衡水平的调整力度不大,说明山东省碳排放量的变动除了受城市化水平影响之外,同时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Kaya恒等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表明,山东省碳排放量的变动受到能源消费碳强度、能源强度、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工业社会不仅需要高速增长的工业,也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发展。在传统的生产函数中纳入污染排放产出和能源投入这两个要素,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2003年至2012年间12个沿海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并用此指标来衡量样本的工业增长质量,研究区域特性和工业增长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的开放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在长短期内都对工业的增长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开放程度对于短期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短期的外资投入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区域内企业的消化速度缓慢导致长期影响减弱;(2)第三产业比例过高可能在长短期内都会拖累工业增长质量的提高;(3)区域的创新能力提高能长期促进工业增长质量,但在短期内对工业增长质量无明显帮助,可能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促进工业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准线法是碳限额与交易制度中免费碳配额分配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施关键是确定碳排放基准值,即企业所处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的平均值。假定有政府和企业两个决策体,政府作为领导者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生产企业作为跟随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决策企业碳减排水平和产品定价。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探讨基准线法下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设定、企业最优碳减排决策和产品定价策略。研究表明:政府最优碳排放基准值的设定与政府碳减排目标、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碳排放量和环境影响正相关,与消费者低碳意识负相关。企业的最优碳减排水平决策和最优定价决策,主要受政府碳排放基准值、未减排时单位产品的环境影响成本和消费者低碳意识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碳交易体系导致企业生产的成本构成和盈利模式发生变化,基于博弈论方法采用古诺模型,对同行业中的双寡头企业在碳配额约束下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竞争力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探讨碳交易约束对整个行业生产力的影响,在研究中突出分析了企业碳强度的差异对碳约束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试图探索理论模型所揭示的现实意义。模型结果与算例仿真结果显示:碳配额约束会对不同碳强度的两企业造成产量方面的影响,碳强度低的企业具有较大的碳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会帮助其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使其在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当配额总量越紧张时,这种竞争力优势愈发凸显;而碳强度较高的企业,对碳配额约束所带来的压力越敏感,在碳配额总量紧张时,过高的碳强度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承受碳成本,大幅度减少产量,甚至被挤出产品市场。从整个行业的产量来看,碳配额约束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整体产量有所影响,随着碳配额总量缩紧,行业的总产出减小,会给政策的制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减少排放之间寻求平衡,是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分年度分行业测算了2002-2012年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并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测算与分析了直接碳排放系数、中间生产技术、工业总产值、工业结构等因素对湖南省工业分行业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来看,湖南省工业减排的形势较为严峻;但从工业碳排放量变化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结果来看,湖南省工业减排的前景较为乐观,体现在:(1)研究期内工业直接排放系数及工业结构的变化均降低了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2)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动对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增长的影响并不大;(3)四因素中仅工业总产值的变动促进了湖南省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工业结构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提高工业行业的中间生产技术是实现湖南工业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科学的碳金融监管体系是保障碳金融交易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理论在监管需求、监管体制、监管效果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探索碳金融监管体系和架构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登记监管等措施实施的实践经验来看,碳排放现货的金融属性决定了短期内可以将碳排放现货与衍生工具一起纳入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监管,长期则需建立相宜的监管规则。我国碳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负责识别、检测和控制系统性风险;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碳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碳金融的微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9.
以2003-2012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及农产品零售价格指数为样本,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农产品产业链的价格传导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短期内农产品产业链上的价格传导过程较为顺畅,但各环节间的价格传导效率存在差异。提出了从短期来看应平抑农产品零售价格以预防农产品价格非正常波动,从长期看应建立农产品价格波动预警体系以提高农产品价格监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能够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机制提供参考。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和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碳影子价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示出二氧化碳的边际减排成本在逐年增加;各地区工业碳影子价格差别较大,东部地区的价格较高,中西部地区的价格相对较低;地区工业产权结构、轻重结构差异是导致工业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工业结构下,工业资本存量对碳影子价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在于,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考虑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性,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碳排放权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