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针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省际排放权交易模型,重点探讨了在实现各省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设置了无碳交易市场(NETS)、仅包含北京等六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PETS)和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CETS)三种政策情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为实现"十二五"碳强度减排目标,扣除自然下降率,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约6.39亿吨,占当年总碳排放的6.65%;无碳排放交易时全国需要付出约157.62亿元的减排成本,占当年GDP的0.04%;六省市参与碳交易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50.66亿元,节约减排成本4.42%,碳交易量为0.22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3.39%,均衡碳价约为70.55元/吨CO2;全国碳市场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20.68亿元,相比于无碳排放交易情景节约减排成本23.44%,碳交易量为1.21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18.98%,均衡碳价约为38.17元/吨CO2;(2)碳交易市场对参与交易的省份的成本节约效应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东、西部地区成本节约较为明显,部分西部地区能够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前提下,通过加入碳交易市场而获取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崔连标  孙欣  宋马林 《管理科学》2016,29(1):147-160
新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战略,而贸易畅通是中国推进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已经宣布将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区域合作潜力。 为探讨贸易自由化视角下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经济影响,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新丝绸之路建设的核心区(中国和中亚五国)为分析对象,从实际GDP、居民福利、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①新丝绸之路推进会给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战略。受益于关税减免,中国和中亚五国总GDP增长0.011%,总的福利水平改善671.065百万美元。②新丝绸之路会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改变参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通过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增长31.402%,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增长14.143%。③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会带来复杂的行业分布效果,中国纺织业受益较大,但农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均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与之不同,哈萨克斯坦钢铁金属业产出增幅最高,吉尔吉斯斯坦受益最大的是农业。 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符合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针对那些受损严重的行业可能需要出台一定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碳关税背景下中国主动减排策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连标  朱磊  范英 《管理科学》2013,26(1):101-111
针对中国能否主动减排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在该政策下碳税给不同国家带来的成本压力几乎相当,中美两国间总的竞争优势在碳税政策实施前后变化不大.通过设置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美国对国内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以及中美两国差异化碳税3种政策情景,运用环境版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探讨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主动减排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应对美国碳关税威胁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碳关税不是一个有效的减排政策,其促进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的作用非常有限;居民福利和碳排放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中国基于成本公平性原则自主减排优于被美国征收碳关税,并可以应对美国碳关税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工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规律和趋势直接决定安徽省碳达峰的时间和水平。基于核算的2001—2020年安徽省16市工业碳排放数据,结合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对2022—2035年皖北、皖中、皖南工业碳达峰进行动态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碳排放区域不均衡性突出,皖北工业碳排放量长期大于皖中和皖南地区;产出规模和产出碳强度分别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促增和促降因素,人口规模在“十三五”时期呈现促降效应;在强化减排情景下,安徽省工业有望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峰值约为4.74亿吨,基准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仍会持续增长。对此,安徽省需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能源供应系统和消费模式,推动非化石能源从补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转变,只有施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碳排放量才具备2030年前下降的条件和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