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读上海《文汇报》,见刘金先生和庞朴先生为黄帝而争鸣。在读了刘金《“黄帝就是混沌”说质疑》(载《文汇报》1992年4月8日《学林》专刊)后,感到有必要一抒己见。黄帝,中华民族的(主要是汉族)精神祖先。有无其人,争讼已久。笔者认为,如果真有黄帝其人的话,黄帝应该是个“女主”(女性部落大酋长)。黄帝属于史前时代,史学界对其看法不一,或谓时当母权制,或谓时值父权制,我们信从前者。不管怎么说,黄帝时代尚未进入文明期,属于  相似文献   

2.
林方直 《阴山学刊》2012,(4):28-33,100
卍字诸说:佛教吉祥标记说、太阳符号说、蛙肢纹女性生殖器说、胜凸组合说等。闻一多《伏羲考》有助于揭示卍字。青铜器上大量蟠虺、蟠夔、蟠螭纹演进为卍符号。原自生殖崇拜。《诗·小雅·斯干》"梦虺生女"与卍儿之母梦卍生女一脉相承。卍儿与茗烟偷情是卍字符号的还原演示。"茗烟"之名也是生殖符号。  相似文献   

3.
一、《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考《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说明西汉时代已有此书。但究竟成书于何时,尚无定论。《黄帝内经》为什么称“黄帝”呢?《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反映了秦汉时代“尊古贱今”的习俗,著书立说总要托名神农、黄帝。《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大概都是这类托古之作。晋代皇甫谧认为:《黄帝内经素问》“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甲乙经》序)明代方孝孺也认为:《黄帝内经》“出于战国,秦汉之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顷读贵刊今年第二期所载闻一多先生《论.形体——介绍唐仲明先生的画》,以及黄延复同志的。《关于闻一多佚文<论形体>》,颇觉诧异。黄同志的文章说:“《论形体》是闻先生专为‘唐亮西洋画展’所写的一篇说明书”,“最近于清华大学档案材料里发现。”事实上《论形体》一文当年已经正式发  相似文献   

5.
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尊称炎帝黄帝是人文始祖,这一虔诚的信念,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个始祖史学界过去多作为传说看待,有人把他作为真实的人看待,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看待,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族的代表人物看待,他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族。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从这一句话看,炎帝黄帝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帝王世纪》却说:炎帝传位八代至榆罔五百三十年,黄帝代炎帝而有天下。黄帝炎帝同父所生,岂能五百年以后黄帝才代替炎帝而有天下,哪里会有这样长寿的人?《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也。”可是《史记·秦本纪》中却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女,曰女华。”少典生黄帝,颛顼为黄帝孙辈,女修又是颛顼的苗裔孙,可是女修的儿子又娶黄帝的妹子女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把少典、黄帝、颛顼都  相似文献   

6.
《九歌》的成因,是楚辞学者聚讼的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对《九歌》作出比较正确的理解是有一定困难的.一、从性爱谈起《九歌》多涉性爱.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早就说过"其词鄙陋"的话,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也指出其中"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近人苏雪林女士有"人神恋爱说",闻一多先生也说:"东君云中君(闻先生认为《东君》为《九歌》第二篇,《云中君》为第三篇),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用独白或对话的形式抒写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散文,同时也是诗。王国维先生早就指出:《庄子》具有“诗歌的原质”,“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屈子文学之精神》)。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庄子》(收入《古典新义》,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卷)一文中,以其诗人的敏感和体验,更把它说成“绝妙的诗”。这些论断,都是十分正确而精辟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各地许多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中,女娲是创世女神,在祭坛上一直高居始祖母之位,享受世代子孙的供奉。女娲崇拜的原始与生殖崇拜、祖先崇拜有密切关系。在生殖崇拜观念影响下,先民把许多女阴象形物赋以神性且加以崇拜。女娲身上被赋予的生殖观念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萌芽。在神话中,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其始祖神的地位在神话时代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一、谈鱼 姐家门口有条沟, 有对金鸡在里头, 哥打金钩来下钓, 好对鲤鱼莫吃钩。 这首苗族情歌中的“金鸡”和“鲤鱼”,40年代曾被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那雄辩的《说鱼》中例举来隐喻“匹偶”与“情侣’。美中不足者是显得有些宽泛。据歌词的内容,此中“鲤鱼”系暗指女阴当无疑问。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五期曾连续发表了郑临川先生记述的《闻一多先生说唐诗》,反映甚佳。现再将郑先生记述的《闻一多先生论<楚辞>》发表于此,以飨读者。郑先生在附记中说: “这是一多师1940—1941年关于《楚辞》专书选读课程课堂讲演的一部分。当时讲的内容很丰富、精彩,有的经过先生自己整理成学术论文发表在报刊上,有的已收入出版的专著《楚辞校补》一书里,还有的曾写成若干篇通俗杂文在旧社会流传着,它们都被收进了旧本《闻一多全集》。这里记述的八个片段,是经过选择整理出来的,带有拾遗补阙的性质。尽管里面好些论点还可以讨论,有的只由先生首次提出而来不及作深入的探索,有的在后期先生的看法已有所改变,但从这吉光片羽中仍可看出先生治学的不走老路,独辟蹊径的首创精神。这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而应加以继承发扬的。”  相似文献   

11.
《九歌·山鬼》是《楚辞》研究中的一项难题。上古鬼、神通作,山鬼即山神。《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于山即巫山,故山鬼乃巫山神女。这“是《九歌》研究中的一大创获”。此说发轫于顾成天《九歌解》,经孙作云《九歌山鬼考》的补充论证,闻一多《什么是九歌》和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等的引述推广,《楚辞》研究者大致已普遍接受。但是,山鬼的其他种种底蕴和所思恋的“公子”(灵修)为谁之类问题,至今尚人言各殊。准此,我打算对《山鬼》作出若干新的探讨,力求揭示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禹名小考     
上个世纪 2 0年代 ,“古史辨”派主将顾颉刚先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 ,提出禹本是一只虫 ,他依据的是《说文》 :“禹 ,虫也 ,从 ,象形。”这在当时的学界确实振聋发聩。此论一出 ,当即就有学者撰文反驳 (参《古史辨》第一册 )。鲁迅先生在小说《理水》中对此也曾加以嘲讽。现在看来 ,顾先生仅据字形立论 ,确实难以服人 ,何况禹的时代 ,文字尚未产生 ,后人在口碑其史迹时 ,自然是有音无字 ,直到文字产生后 ,人们才据音立字。所以上古人 (神 )名 ,多有异写 ,如黄帝又作皇帝 ,皋陶又作咎繇等 ,其例甚多。因此 ,仅据字形而论上古…  相似文献   

13.
本刊曾于1979年和1981年先后发表过郑先生所述的《闻一多先生说唐诗》、《闻一多先生论楚辞》,颇受好评。这里所刊载的为其续篇。文中资料丰富,文论精深,不仅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示范作用,而且也为后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治学方法。因文字较长,这里先发其中第一部分,余者待下期刊完。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在《补天》(一九二二年底)里,女娲依然是一尊神。我说“依然”,是说,远在上古神话里,女娲原本就是一尊神,《淮南子·览冥训》及《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朝应劭《风俗通》皆有记载。但是,由于记载的简略,女娲的功业尽管昭彰,而她的形象却实在是模糊的。假如我们把上古神话里的女娲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欣赏,则不管我们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怎样搜肠刮肚地启动我们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去补充和再创造,而女娲,在我们的艺术欣赏的天地里,怎么也活跃不起来,鲜明不起来。因为上古神话原本就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条件和余地。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研究的历史,迄今已70多年。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对闻先生的新诗有着深切的感悟并作了认真的研究的是沈从文先生。虽然此前饶孟侃先生、朱湘先生等也发表过文章,但似尚未把握其精髓。沈从文先生在193o年4月10日出版的《新月》杂志3卷2期上发表的《论闻一多的〈死水〉》一文,标志着对闻一多新诗的研究,进入了成熟阶段。1946年7月15日闻先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出现了一个纪念和研究闻一多的高潮,大批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和对闻一多各方面成就的研究文章发表。此后,除“文革”外,闻一多研究一直未曾中断。在新时期,闻一多研究出…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史上,闻一多是一位卓然独步、有着鲜明的文化性格的斗士. 这是一位怎样的新文化运动的斗士? 1 这是一位有着宽广的襟怀和宏深眼光的新文化运动的斗士. 闻一多,虽然生自我国古代楚文化的土地,并受到它的哺育,然而因较早接受了近代文明的熏陶,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一上阵就显示了他有较高的起点.他踞阜雄视,横向扫瞄,意识开放.在1922年写就的《律诗底研究》中说:"夫文学诚当因时代以变  相似文献   

17.
一朱自清称闻一多是抗战前唯一的爱国诗人。大家公认朱氏是严谨的学者,为什么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与第二个十年众多的诗人中,只称闻一多为爱国诗人,而且是唯一的爱国诗人呢?这似乎是一个谜。 朱自清的这个结论,不是随便妄下的,是他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从1935年到1947年十二年中,他先后五次重复过类似的看法。最早提出这一看法的是1935年8月写的影响很大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说:闻一多“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到了1943年,在《新诗杂话·爱国诗》中陈说了这一判断的理由:“辛亥革命传播了近代的国家意念,五四运动加强了这意念。……这是发现个人发现自我的时代。自我力求扩大,一面向着大自然,一面向着全人类;国家是太狭隘了,对于一个是他自己的人。于是乎新诗诉诸人道主义,诉诸泛神论,诉诸爱与死,诉诸颓废的和敏锐的感觉——只除了国家。这当然还有错综而层折的因缘,此处无法详论。但是也有例外,如康白情先生《别少年中国》,郭沫若先生《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等待便是的。我们愿意特别举出闻一多先生;抗战以前,他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他歌咏爱国的诗有十首左右;《死水》里收了四首。”1946年闻一多遇害后,朱自清在《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九歌》与戏剧关系的研究,从三十年代闻一多先生《(九歌)歌舞古剧悬解》起,后继纷纭。赞同者不乏其人①,反对者亦是有之。②然而由于对戏剧发展的阶段不很确定,故难形成令人信服之说。其间也有人谈到《九歌》中的戏剧因素,③却又一笔带过,不甚全面。所以,我们只有对戏剧形成之历史作新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较为准确地把握《九歌》中的戏剧因素。 中国古典戏剧的最早形成时期,我们主张赵逵夫先生的西汉末年说,以《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莫舞)演出脚本研究》为根据卢这是说:一、汉代已有完整的戏剧脚本;二、《公莫舞》为…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闻一多,人们便会马上联想到“新月派”,而一提起“新月派”,人们也会马上联想到闻一多。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艺理论家”,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主将、中坚分子”,这样的结论似乎是铁板钉钉,丝毫不能移易的了。因此,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是这么写,不少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熊佛西先生,早在1946年写的《悼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就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仅将你看成一位‘新月派’的诗人,那就无异  相似文献   

20.
从唐高祖建国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前后共三十多年,习惯上称为唐初.研究者一向认为唐初诗风是齐梁浮靡之风的延续,或说是宫体诗的沿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了.闻先生给宫体诗下定义说:"宫体诗就是宫庭的,或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