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房地产商喜过节。每年的大小节日前后,总有各房地产项目举办的“邻里节”、“社区节”、“嘉年华”、“欢乐PARTY”等各类节庆活动见诸报端。万科地产于2007年中秋节前后在全国l5个城市100余个社区分别开展了“万科HAPPY家庭节“活动:福建融侨地产连续3年组织11个社区的居民参加“融侨家园·欢乐植树节”活动:  相似文献   

2.
翟毅 《城市》2008,(11):99-103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兼有城、乡特点的过渡性居民点.是城市在乡村的延伸.也是乡村的城市雏形。“小”限定了其规模级别.“城镇”指出了其类别所属.即城市的范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小城镇”定义为“新型的正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地区出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社区类型——“村改居”社区,主要是指通过变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所形成的社区.作为一种过渡型的社区,“村改居”社区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消除了某些体制障碍,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另—方面,“村改居”是一项涉及基层社区建设、集体资产处理、居民身份转换、公共服务延伸等问题的系统性工程,也面临着诸多治理难题和困境,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北京市朝阳区智耘弘善社会工作事务所、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在圣馨家园文化广场共同主办了太阳宫社区善客基金成立暨第一届慈善文化节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是“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创建试点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边缘地区涌现出不少“村改居”社区.“村改居”社区并不像成熟的城市社区,在城镇化过程中,“村改居”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其户籍身份的转变并不代表他们是真正的“城市人”,这种身份与实质生活内容的不一致给居民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因而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最近翻看了《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关于“村改居”社区服务与社会治理的一组文章,引起了我对社工介入“村改居”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怫山市南海区,社工作为创新管理服务基层的“生力军”,已逐渐融入居民的生活:200多个社工站遍布南海各社区;社工“带”义工联动开展社区服务;借鉴香港等地先进经验探索社工职业化…-.随着南海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南海在创新社会管理上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社会管理之路,奏响了250万南海市民幸福生活的新乐章。南海社工,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已在社区建成200多个社工站2007年7月,5名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的毕业生进入罗村几个社区,重点开展青少年服务,这是南海首批专业社工,并在南海开创了社工进社区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与“数字腐败”的原因相同,在创造政绩的努力之中,个别地区的体制改革,也不乏有“大跃进”式的各种”第一”出现。广西武鸣县,是全国第一个进行社区直接选举居委会成员的县。这个第一有多少含金量?有人说,这仅仅是一个吸取农村选举经验并加以应用到城市的事例,从制度创新和推进两个层面衡量都没有意义,是“作秀”之后就会“稍纵即逝”的第一。也有人说,武鸣直选是社区建设真正的突破口,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民主自治“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国外有关城市社区运行规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社会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②城市社区运行机制与过程;③城市社区类型。这些研究大都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为背景,不同经济社会类型的国家间的比较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对城市社区概念的不同理解与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汶蓉  张亮 《社会学》2005,(2):35-41
“社区”作为与“社会”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同质的社区文化,即具有内聚力的社区精神(卢汉龙,2000;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课题组,2001)。楼组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邻里关系建设,是在法定社区中培育自然社区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这直指社区文化的本质,在促进社区居民达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是社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面向社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智慧社区的政策与实践发展脉络和演进特征,包括住区智能化探索、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本导向的社区智慧服务惠民建设、可持续发展数字社区建设4个阶段,并总结了当前智慧社区的发展困境。其次,提出了“数字友好”的智慧社区发展理念,基于对“数字友好”理念内涵的解读,从智慧社区的人本导向顶层规划、平台一体化协同机制、安全可信运维机制与动态更新机制等方面解析了“数字友好”智慧社区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智慧社区应进一步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体系融入和应用示范模式推广等方向进行探索优化,以期为智慧社区的可持续、人本导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层社会一直实行“街居制”管理体制。新时期,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的居民结构和工作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在保持“街居制”架构下经历了三次变革,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基层管理关系不顺、职责不清等难题。为此,需要用新思维来突破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困境,而铜官山区“区直管社区”改革契合了改革需求,通过撤销街道办事处,重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最早的社区工作是在城市里首先开展起来的,葛学溥建立的“沪东公社”具备了社区工作的雏形,后面要介绍的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也是早期城市社区工作的典型。但是,真正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社区工作是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运动,它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计划”的精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日益蜕变为一个什么都得管的“小而全”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的“行政化社区”;社区服务不适应居民需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社区冷漠症”,尤其是城市社区和谐互助文化难以形成,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为此,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以购买社工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探索.其中,广东珠三角城市抢抓机遇,如,深圳在社区购买社工岗位服务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龙岗区启动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始探索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同年,广州借鉴香港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在街道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社工综合服务进社区的策略.2011年后,东莞、中山、佛山、惠州等地也相继开展购买社区社工综合服务的示范点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城市社会成员从过去依赖单位、以单位为中心的“单位人”逐渐转为依赖社区、以社区为生活重心的“社区人”,“单位人”属性逐渐减弱。作为“单位人”的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的转为“社会人”而进入社区。城市社区老年人口集中,密度大,给社区老龄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创新是迎接挑战、解决新课题的重要方法。致力于观念、思路、方法、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老龄工作的新路径,是老龄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是南京社区党组织换届之年,截至8月底,该市在363个城市社区党委换届中通过“公推直选”方式,票决选出了包括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在内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如此大规模地在大城市中进行党内直选试验,这在中共执政60年的历史中,鲜有先例。  相似文献   

16.
日前,“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以“社区服务与社区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会议所讨论的社区服务的理论问题涉及诸多方面,在认识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点,讨论主要集中在八个问题上.一、社区服务目标社区服务是社区发展的构成部分,研究社区服务目标要从研究“社区发展”着手.“社区发展”就是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保持人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也是联合国社区发展纲领性文献《通过社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广大市民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很多社会功能向社区迁移,社区地位日益凸显,并成为城市社会的基石,肩负起了更重要的时代责任。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和原有住房体制的解体,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不同阶层、职业的人群在社区重新集聚并产生冲突,社区的承载力前所未有地增强,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城市社区居民构成多元化,彼此之间的价值取向差异大,交往和联系较少,普遍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引发人们对城市社区文化新的思考和重视。毋庸置疑,城市社区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整个城市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社区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区、有效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和转型期社区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化大省,河北省文化基础良好,以社区为平台的文化建设刚刚起步,距离建设新型社区文化的目标差距较大。笔者关注河北省这一研究主体,通过对典型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为河北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08,(32):F0003-F0003
《社区》上旬刊 《社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国家级权威刊物。《社区》上旬刊,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以引导社区发展,普及社区知识为己任,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搭建交流经验的平台。《社区》杂志着重突出权威性、示范性、操作性、前瞻性、普及性。通过专栏专版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和谐社区发展理念,传达来自各个政府系统的法规政策;“视点”栏目突出策划,深入剖析与点评社区典型事件:“社区服务”等栏目系统地报道各地在社区建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日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有关部门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性政策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据统计,当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64亿人,其中约六成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在城市就业,在社区生活,希望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绿耕”自创办始一直在农 村社会工作领域进行探索,2011年,“绿耕”与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合作,开始尝试城市社区工作的开展. 集思广益办活动 沙东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自开业以来,在“社区营造”理念的指引下,经过一年的在地探索,中心“社区综合能力营造”的服务模式已经逐渐成型,针对社区核心议题所设立的各类社区经济与互助项目(社区厨房、手工作坊、健康生活馆、二手交换店)、社区组织孵化项目、社区良票与义工发展项目、沙东街“美好生活”市集、青少年家庭综合服务等综合性服务项目和社区平台初步建成,服务辐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