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重要的红色教学资源,能够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史课,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史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涵育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涵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需要加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力度,提升涵育效果;注重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培养,增进培育效果;同时要构建科学机制,健全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校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使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以及培育青年学生的斗争精神和为民情怀。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协同的课程育人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健全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配合的网络育人体系等路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的重要密钥,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源的重要遵循。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对于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凝聚爱党爱国、为民服务的精神力量作用显著。本文主张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育人机制,利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等形式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也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光荣责任和使命,要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其育人动能,要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四个维度的科学内涵,厘清伟大建党精神与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契合,着力构建课堂引领、实践淬炼、文化熏陶、网络渗透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抗争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和凝聚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不同时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在新的征程上,要从深化理论学习研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下理论基础;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运用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物质基础;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造实践环境等方面大力弘扬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命题,指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整个奋斗历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理论之源,赋予了党披荆斩棘之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实践之源,强化了党勤政为民之责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品质之源,锤炼了党愈挫愈勇之韧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价值之源,笃实了党矢志为民之决心。伟大建党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之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定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传承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之伟大建党精神,投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深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追求;传承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之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9.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意蕴深厚,其所蕴含的思想引领、担当意识、意志品格和家国情怀等是新时代好青年培根铸魂、润心启智的强大精神给养、方向指引和力量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激发勇于担当的内部动力,磨砺不惧艰险的顽强意志,厚植爱党爱民的家国情怀。要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政治认同、注重教育引导增强情感认同、淬炼意志品质增强价值认同、厚植家国情怀能增强行动认同,做到知、情、意、行合一,学、思、悟、用贯通,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好青年培养的全过程,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0.
<正>1921年,革命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思想政治的精神之源,能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动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应该将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将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思政教学的方向。高校应重视伟大建党精神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奋斗精神阐释了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时代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思潮碰撞的国际背景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内新环境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新时代青年的必然选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梦想;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激发青年学生创造精神;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注重凝聚力和团队建设,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教育载体,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3.
陈珂 《南都学坛》2023,(6):84-9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价值导向相契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同时,要提高思政课的师资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供给;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主阵地作用,重视实践课堂作用,打造独具特色的网络课堂;建立健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可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具有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大学生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坚定大学生坚韧品质,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定大学生党性立场。深刻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涵、际遇与原则,探赜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作用、揭示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深挖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高校建设成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强阵地。着力从多重维度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路,对实现融入的主要载体进行综合拓展、对实现融入的校园文化进行系统构筑、对实现融入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不懈创新,从而引导大学生将奋斗融入伟大事业、将青春融入伟大梦想,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塑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历程中,青年始终在场。青年是真理路上的先锋探索者,是复兴路上的前赴后继者,是斗争路上的冲锋陷阵者,是跟党路上的永久奋斗者。从建党本体论视角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四层内涵指向明确,是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指引,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领青年的理想自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引领青年的担当自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引领青年的意志自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引领青年的价值自觉。新时代青年应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高校应在准确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紧扣铸魂育人初心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及育人全领域,积极引导青年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思想营养,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实质与秉性宗旨,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需要永远传承下去。伟大建党精神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优质资源,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课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具有内在统一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根据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了把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之中,要融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延伸实践活动空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进而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跨越历史长河百年,五四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五四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就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党的期望转化为成才成长的内在动力,练就过硬本领提升发展能力,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青春梦"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巨大精神动力,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理论、历史、实践和价值逻辑着手,深挖四重逻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而言:从理论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两个结合”的思想典范;从历史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昭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实践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从价值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演绎党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