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基于公司年报披露的交易量与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市场中,信息的经济意义表现得最为突出,主导这个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估价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关联性.定期报告作为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其披露的盈余信息应是投资者最关注的信息,以公司年报信息披露为事件,研究了交易量对于年报披露事件的反应以及超常交易量与信息不对称指标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与国外发达市场不同,在年报披露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量不减反增,而且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继续交易,投资者并没有选择延迟交易以降低风险,这说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并不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A股非金融公司2007~2014年年报语调的文本分析,本文研究了年报语调与年报披露后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高管在年报公布后一段期间内的卖出股票规模越大,净买入股票规模越小,表明公司高管编制年报时存在"口是心非"的操纵嫌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披露后中期市场表现差、信息透明度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高管交易与年报语调的反向关系分别显著强于年报披露后中期市场表现好、信息透明度高、国有控股的公司;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交易者职位(是否核心高管)对年报语调与高管交易关系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年报语调越积极,高管亲属卖出股票的规模也越大,但未发现公司重要股东交易与年报语调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存在语调管理行为,年报语调成为除会计报表以外另一种可以被内部人管理或操纵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2014年底至2015年底8次降息降准事件为自然实验,研究股市震荡中的知情交易和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降息降准公布前,开盘价收益率、每笔成交量和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波动率和成交笔数显著下降;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以及降息降准直接利好的银行、证券、房地产等行业的股票,其知情交易比例显著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降息降准公布前,每笔大单的规模和总大单数量显著提高,大单与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都显著高于正常日,且小单的知情交易比例在最后交易时段逐渐与大单接近.这些结果意味着股灾年中降息降准货币政策公布前知情交易在市场中是普遍存在的.隐含的信息传播途径是,资金雄厚的知情投资者首先买卖相关股票获得收益,并且知情交易在统计意义下先向其他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扩散,随后是向中小散户扩散.  相似文献   

4.
马连福  赵颖 《管理科学》2007,20(4):86-96
随着资本市场的竞争和股东维权意识的增强,投资者已不满足上市公司传统的财务信息披露,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投资者关系就是通过公司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达到发展、维持战略投资者和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因此非财务信息披露应该成为投资者关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投资者关系战略视角,将非财务信息披露作为投资者关系沟通战略的重要手段,构建非财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影响中国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一直是证券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事项的信息披露是财务报表附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不同于-般的公司间关系及交易,有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因而成为投资者决策的一条主要依据.从中报和年报的总体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能够比较客观、清楚地披露该项事宜,但仍然有一些上市公司不能按照准则要求去做,在信息披露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不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还是关联交易本身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证券分析师评级如何影响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及公司特征是否影响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基于独特的账户交易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当证券分析师发布"强买"或"买入"评级时,机构投资者显著买入该股票。对于"持有"或"卖出"评级时,机构投资者均表现为显著的净卖出。第二,在交易中,个人投资者仅仅起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流动性的作用。第三,公司大股东的利益攫取程度及公司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性都会削弱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评级的反应。基于不同测度和样本的检验表明上述结果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明晰的监管建议,并为投资者优化交易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公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及时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在资本市场中,这些网络新媒体丰富了上市公司发布信息的内容,增加了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文章通过手工搜集并逐条阅读上市公司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微博信息内容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微博信息中经营活动及策略类信息占比越高的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越低,并且这个结果在考虑内生性影响后依旧存在.文章还发现,聘请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信息透明度越高以及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的公司,其微博有用信息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更强.这些结果说明,投资者并非接收所有微博信息并做出反应,只有当公司透明度较高、发布信息质量较高,并且微博信息内容具有价值的情况下,公司层面信息才能通过微博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从而影响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扩展的知情交易概率指标(APIN)并证明了其相对于PIN在中国股市上具有更好的信息不对称测度效力.在内幕交易监管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并存在较高卖空限制的转型股市中,信息获取会成为股票交易获利的决定性因素.此时,一方面,当投资者无消息时,会认为自己在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此时"无消息即坏消息".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倾向于卖出股票避免损失.另一方面,"无消息即坏消息"下规避性投资者卖出股票占总卖出股票的比重会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作为"无消息"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会比真正"坏消息"下的卖出者要求更高的卖价,所以其卖出增加会减小买卖价差.这会导致股市信息不对称指标(APIN)与买卖价差间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并使得PIN对信息不对称的度量容易出现偏差(低估偏差大于高估偏差).总之,APIN可以刻画"无消息即坏消息"下的交易情形,比PIN更精准地度量了中国股市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因认知资源的限制无法充分接收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现实中往往依赖媒体等第三方市场信息中介获取信息,在网络技术大发展的今日,上市公司会采取主动策略来管理媒体渠道和公司舆情,以期保持良好的公司信息环境。 利用深交所等4家监管机构对深市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管理现状的调查数据,通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构建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强度指标,研究上市公司主动管理网络舆情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动性,这一结果在信息环境较差、“可见度”低的公司样本中更明显;当公司出现坏消息或面临负面媒体舆论情绪时,积极的网络舆情管理更有助于改善股票流动性。同时,网络舆情管理提升了股价特质性波动、降低了股价同步性,为主动管理媒体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加股价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提供了额外证据。 公司进行网络舆情管理能降低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和偏差、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与信息披露类似的资本市场效应。研究结果为媒体关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市场监管者建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体系以及上市公司媒体和流动性管理实践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付费”模式能够提高债券市场信息效率,本文研究了其对股票市场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2010年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中债资信成立这一外生冲击,以分析师预测度量股票市场信息效率,发现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的跟踪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误、分歧度与乐观偏差。上述结论对一系列替换设定稳健。机制上,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跟踪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影响分析师预测表现。在控制了信用评级质量改善与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自有信息等潜在机制后,信息披露质量改善的机制仍然存在。进一步看,分析师跟踪人数并没有减少,分析师预测的公共信息增多,而投资者付费评级提高分析师预测表现的作用在拥有公共信息少的分析师组中更加显著;这意味着信用评级机构向分析师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公共信息。本文为债券和股票市场的信息传递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双评级制度及提高投资者付费评级跟踪比例来促进股票资本市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财务学研究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统计量R2作为股价同步性的度量指标,而对R2代表的经济含义学者们持有信息论和噪声论两种对立观点。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股价同步性所代表的经济含义以及知情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并以深市2003年至2004年在主板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EKOP模型估计股票的信息性交易概率,将其作为知情交易的直接度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国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呈高度负向相关,即知情交易通过增加股价中的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由于市场层面的信息与公司特质信息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不同,进一步将信息性交易概率分解为市场信息性交易概率和个股信息性交易概率,分别纳入回归模型中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个股信息性交易概率对股价同步性有负向影响,市场信息性交易概率与股价同步性有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发现为R2股价信息含量的解释提供了有利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披露调研信息文本的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能够减弱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且该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规模较小、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应计信息的即时反应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意外盈余为正的前提下,根据应计利润水平采取反转交易策略,买入(卖出)低(高)应计公司股票;受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低应计(高应计)公司股价在盈余公告后短期内上涨(下跌),在公告后长期则下跌(上涨),股价在整个区间内经历反转;通过构建套利组合研究发现,公司应计对股票盈余公告后长期收益的正向预测能力,不能完全被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所解释,说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造成股价过度反应,导致市场对公司应计项目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发现,与上市公司利益结盟是关联证券分析师参与实地调研的主要动因。具体来说,关联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公司后,发布研究报告的盈余预测准确度下降,盈余预测乐观度提升和发布评级跟随度下降;在纪要披露更为详细的关联调研中,关联证券分析师发布报告的盈余预测准确性会进一步下降,盈余预测乐观度进一步提升和发布评级跟随度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5.
王硕  李鹏程  杨宝臣 《管理科学》2016,29(3):123-135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的投资者对于同一种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相同。但是,这一假设很难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在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往往存在意见分歧,这样的意见分歧就是异质期望。理解异质期望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是金融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也颇具争议的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焦点在于,市场中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增大是否产生溢价。实际上,研究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资产定价的关系就是研究市场中的信息是如何进入价格的。投资者由市场信息产生或调整自己的预期,通过交易行为体现出来,最终反映在价格中。这一信息的融入和传导过程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往往被忽视。 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就投资者预期和异质期望对定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中国股市交易机制,建立指令驱动系统下的Easley-Kiefer-O′hara-Paperman模型,通过交易活跃度这一参数,以买卖订单交易量为基础,利用带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信息状态概率,更准确地估计市场中的知情交易比例和不同信息状态下非知情交易者的预期。利用沪深股市29只股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5分钟高频分笔数据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期望衡量指标,利用多因素模型回归研究异质期望与股票定价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大,市场逐渐低迷,交易活跃度从5.149%降至1.357%,其中知情交易比例为28.184%,比例较高;市场转冷时,知情交易量的减小远小于非知情交易量;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中的信息估计不足,但是可以较为准确地从市场交易中判断看涨的走势,却不能在价格下跌时有效止损,这也体现出其投机心理比较严重;垄断优势强的企业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小;异质期望水平较高会导致价格被高估,且二者成正比,这一高估会在两个月内得以完全修正。 所建立的模型可为投资者捕捉市场状态和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投资者要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自行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这将加速市场结构性分化,对原本通过审核制度上市的创业板存量公司造成冲击,其投资者关系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陆静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5):129-137
本文采用2002-2006年A-H股市场季度盈余信息披露前后股票超额收益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定价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大陆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与国际会计准则执行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A股、H股投资者能够正确识别各自交易所披露的盈余信息;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盈余公告前私人信息,并且这种信息对股票定价的作用一直持续到盈余公告后,国外投资者的信息获得劣势仍然比较明显;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H股市场在信息处理能力上高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A股市场;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显著影响股票定价;交易机制是导致分割市场间股票定价差异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层面之一,自亚洲金融风暴及一连串的公司弊案之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及披露质量受高度关注,根据世界银行及亚洲华尔街报导,东亚国家上市公司普遍有信息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分作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代理变量,以2005至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信息透明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连性。实证结果发现当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公司,经营绩效的表现均优于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  相似文献   

19.
唐跃军  程新生 《管理评论》2005,17(10):8-15,33
信息披露和财务透明性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未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为严重的问题。本文借鉴中外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和法律法规。以信息透明度为核心选择信息披露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三项评价指标。依据实证调研的数据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并得出信息披露指数(CCGIIDI^NK)。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披露机制虽然对于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并不是特别显著。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本身相当薄弱,尚处在建立健全阶段。还不足以对上市公司企业业绩和企业价值产生全面而且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亟待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以此提升整体公司治理绩效。提高公司业绩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玲  黄昊 《管理评论》2023,(2):306-317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